林碧颜于1918年在英国伦敦出生,并于今年5月在澳洲柏斯逝世,享年96岁,其挚友今日在追思会上纷纷分享她过去精彩的一生,包括她曾为马共女通讯员李明案、林连玉被褫夺公民权案及马印对抗事件13名死囚的案件任辩护律师的故事。
大会也安排以林碧颜作为硕士论文研究题目的拿汀巴杜卡周美芬分享研究心得,生前好友陈秀英谈“13死囚”事件,当年其中一名获得释放的死囚黄万友,也现身现场分享其对林碧颜的感谢。
大会在追思会开始前,出席者为林碧颜默哀1分钟。
周美芬在分享其论文《从时代脉动认识林碧颜》时指出,林碧颜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英殖民时代、日治与抗日过程、马来(西)亚独立前后百年,在个人履历上横跨政治、国策、司法维权、职工会运动与妇女权益多个领域均有卓越表现。
她分享,林碧颜出生在北马显赫的峇峇娘惹家庭,接受良好教育,是当时年代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代表我国独立前后受英国西方教育影响的知识分子。
根据周美芬论文,林碧颜父亲林清渊是槟城第一位民事法庭法官,曾任槟城乔治市地方议会议员,槟城华人大会堂理事及海峡殖民地立法议会成员,母亲何珍洁则积极参与槟城保良局的义务工作,协助收容在保良局的婢女和妓女。
为穷人仗义直言
在父母的影响下,林碧颜从小培养扶助弱势精神,担任律师以办刑事案为主,为穷人仗义直言,维护大众的权益。
林碧颜1951年至1971年直接参与国家及社会发展,包括50年代为马共李明争取公平审讯,随后致力争取大马法庭实行陪审员制度、1961年担任林连玉公民权被剥夺案辩护律师、在50及60年代参加劳工党。
林碧颜在60年代也为在马印对抗期间,协助13死囚向柔佛与霹雳州苏丹请愿,要求宽恕并减刑为终身监禁。
接著,她在1971年被时任首相敦拉萨派往联合国出任大马驻联合国常驻代表,并在1980年退休后,接管吉隆坡区域仲裁中心,花了17年的时间把它打造成为区域典范的成就。
周美芬认为,林碧颜支持母语教育,是基于人人都有学习与传承本身母语权力、为李明、林连玉及13死囚打官司,是基于人人都拥有司法平等权利及捍卫人权。
她总结时指出,林碧颜是大马史中一位重要人物、洞察先机的国家主义者及维权先锋。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