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华团中的6个代表,今日与教育部总监闭门会谈约2小时,双方针对16华团日前提呈给教育部的8点声明,进行讨论。
隆雪华堂会长陈友信在会面后向媒体指出,很多时候所出现的是执行问题,而非政策问题。
他举例,总监阿都嘉化认为校本评估(PBS)只是执行问题,教育部承认需要加强。
“大家不是认为校本评估不好,只是需要准备足够,教育部承认这点,认为需要继续加强。”
坚持210分钟国文课
他续说,总监表示中学预备班将继续保留,但会让家长及学生自行选择要不要进入预备班就读。不过,华团对这项选择性就读预备班的作法有所保留。
陈友信说:“华团的立场是,预备班应该保留,而且应该像70、80年代的英文预备班那样。”
他说,双方今日也讨论到华小第二阶段国文科每周教学时间的问题,华团立场是坚持每周210分钟足以提升语文水平,但教育部认为需要270分钟,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
“我们认为不会有效,因时间不是主要,重点是教学内容。”
他说,总监表示会向教长传达华团的意见,并指华小第二阶段国文科教学时间没列在教育大蓝图内,而是在小学标准课程(KSSR)及小六检定考试(UPSR)内。
针对历史教学课堂,陈友信说,教育部有设立一个委员会来处理及修改,但华团要求必须符合3大民族的历史。
至于学前教育,他说,华团认为母语必须是主要媒介语,但还是可以有国语节。双方也讨论到教育政策必须符合多元文化,并公平拨款给各源流学校。
今日与教育总监会面的华团代表和出席者包括森美兰中华大会堂副总会长刘志文、林连玉基金会义务秘书李亚遨、华研董事主席周素英、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教育主任余安、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总务陈清顺,以及美景控股执行主席丹斯里曾贵秋。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