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乔治市于2008年7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遗产城市”,自此以后就顶著这个名扬国际的光环,让沉睡已久的老城苏醒过来,摇身一变成为古迹旅游区,游客也多了一个观光的好去处。
当初,乔治市入遗成功,全靠农历七月各街区的酬神文化庆典及姓氏桥淳朴的生活面貌所支撑,槟州政府看准这些“活古迹”的潜能,将乔治市打造为文化古迹区,推广各种文艺活动。
刚开始只局限于传统节庆的文艺活动,如大旗鼓游行、舞龙舞狮、峇峇娘惹服装秀、Boria马来歌舞等,而大型的街头庆典办得最成功的非槟城新春文化庙会莫属,每年吸引数万名国内外游客,连道地槟城人也回流参与其盛,2013年更创下超过10万人次的新纪录,为推动槟州旅游业记上一功。
对此,槟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席罗兴强受访时说,槟州是文化古迹最理想的去处,州政府将以文化古迹作为宣传的筹码,尤其是到国外推广槟州旅游时,将会配合中央政府进行一致的宣传风格。
各国游客需求不同
尽管槟州由民联执政,罗兴强表示,州政府除了进行本身的旅游宣传活动外,也会全力配合中央旅游部的“2014大马旅游年”活动。
他指出,槟州的文化艺术不只是乔治市古迹区或壁画而已,还有大旗鼓游行及高桩舞狮这些活文艺表演,每年都吸引大批外国游客。
罗兴强表示,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有著不同的旅游目的,如大部分的印尼游客都是来医药旅游,新加坡游客是为美食而来,中国游客以观光居多,日本游客享受第二家园长居及休闲生活,美国游客则是来贸易旅游。因此,将会针对不同国家的游客,推广相关的旅游产品。
文艺爱好者回流 非主流画廊招客
槟城被包装为艺术文化旅游区后,获得不少年轻游客的青睐。除了商业化的旅游饮食住宿,非主流的画廊在乔治市也开了一间又一间,吸引观光客以外的文艺爱好者回流这座老城,让古迹区的艺术气息更为浓稠。
负责协助州政府推动旅游的槟州环球旅游机构,也在古迹区内积极推动文艺活动,如每月最后一个周六在龙山堂邱公司举办的“文化之夜”,将免费开放给游客在古老精致的百年建筑物前观赏文艺表演。
趁著这股古迹文艺的趋势,连地方议员也插上一脚,由光大区州议员郑来兴服务中心发起“文艺达人巷”。
“文艺达人巷”于每周六傍晚在本头公巷及四方冷进行封路,为各路达人提供一个可发挥才华的平台。
这项活动类似马六甲的“鸡场街”,以文艺表演、手工艺品及传统小吃为主,深受本地年轻游客的欢迎。
针对“文艺达人巷”,槟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席罗兴强指出,有关活动将有助推广槟州旅游,让游客在晚上有个好去处。
他将会在槟州旅游的官网上协助宣传“文艺达人巷”,让更多人知道这项活动。
“明年的旅游宣传册子,目前正在筹备当中,将考虑把有关活动列入册子内。”
翻修老屋注入新生命
除了州政府,商家也看中了乔治市蕴藏的无限商机,不少荒废已久的老屋民房被改造为商业用途,古迹区的精品酒店、民宿、个性咖啡座及小吃店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为这座老城注入活力及新生命。
自立陶宛画家尔纳斯于2011年在本头公巷画上一幅“姐弟共骑”的壁画后大受欢迎,吸引不少国内外游客前往拍照留念,火红程度相当惊人,甚至在中国还出现山寨版的“姐弟共骑”壁画。
本地壁画市井味
配合2012年乔治市庆典,尔纳斯展开“乔治市魔镜”系列的另外5幅壁画,分别是姓周桥的“苏门答腊小孩”、南华医院街的“功夫女孩”、阿贵街的“追风小子”、大铳巷的“爬墙男孩”及槟榔律的“憩息的三轮车夫”。
古迹区掀起一股壁画热潮,一些本地姜画家也展现实力,在斑驳的老墙画上与民间市井人物对味的壁画。
铁线艺术藏惊喜
只要在谷歌搜索打上“槟城”二字,排在搜索名单第一位的是“槟城壁画”,可想而知其搜索程度有多高。
此外,由槟岛市政局遗产小组策划的铁线艺术,以幽默的方式介绍当代的历史故事,游客每走过一条小巷弄都充满著小惊喜。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