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进发在505和509大选前都曾说,在一个多元族群与文化社会,换了政府不等于白雪公主与王子结婚了就会快乐生活的故事,“明天(大选胜利)之后”才是建设的开始。

问题是,我们拿什么想法和思维来建设? 

历史记载,1960年代由人民党和劳工党组成的社阵因为语文问题而瓦解,1990年代东姑拉沙里领导的在野党联盟,因为伊党执意推行伊刑法而瓦解。当族群和宗教议题成为唯一的议题,当马来人和非马来人的发言,都被族群当中最强硬的声音主导,零和就是结果。

我在1998年烈火莫息起投入政治,在街头的政治运动中,和无数的马来同胞在催泪弹和警棍面前,感受到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都是马来西亚人。1998-1999年的街头运动,华裔参与的人数非常少,大都是马来青年。

在这些“有血有泪”的现场,我确定我们的对手是国阵和其种族政治的意识形态,我确定我是以马来西亚人的身份参与政治,不是以华人的身份参与政治。华人是我的文化和族群身份,马来西亚公民是我的政治身份。我的政治是要每一名马来西亚人都过得更好。

2001年9月22日,我在澳洲求学,从他乡读到民主行动党退出替代阵线,异常的难过。

1999年大选,国阵的马来选票从1995年的75%剧降至50%左右;华裔选票则因为担心类似印尼1998年的暴乱(对安华掀起的烈火莫息运动的恐惧)和担心伊党,从1995年的65%增加至1999年的75%,国阵经历安华事件如此巨大的危机,却继续以2/3优势执政。

1990年大选,拉沙里其实是与伊党和行动党分开结盟。1999年,行动党、伊党、公正党和后来并入公正党的人民党历史性第一次正式在选前结盟,成立替代阵线(替阵),却也是民主行动党折损最惨重的选战──林吉祥和卡巴星在槟城华裔选民高达75%的选区双双输掉。

马来选民和华裔选民这两个主要的族群,因为历史、因为族群意识形态、因为族群媒体的炒作和因为恐惧,而在1999年交叉错过了历史性换政府的机遇。有趣的是,我在大选前就预测,2018年大选的成绩,其实与1999年是异曲同工之妙:希盟以近一半的马来选票和非常高的华裔、印裔选票在半岛取得超过100席,进而取得政权。

1999年大选和2001年替阵瓦解,促使我把在澳洲求学的几乎所有的精神,投入在研究民族主义、马来民族主义、伊斯兰政治,想探索如何突破族群和宗教政治,找到可以取代国阵的马来西亚政治汇集的中间点。

2005年我回国,开始全职投入政治工作,其中最早投入的项目,是在没有在野党联盟的情况下,促成行动党、公正党和伊党的领导层共聚一堂,寻找出路。2004年大选,国阵赢得64%的选票和91%的议席,在野党惨败。伊党开明派(后来在2015年成立诚信党的领袖)当时刚崛起。

三党的闭门会议在2005年7月在波德申举行,同一时间,巫统大会在吉隆坡举行,希山慕丁第一次举剑,也是巫统在1991年之后,第一次重提新经济政策。在野党领袖的波德申密会,决定的“不正式结盟但尽量不相互攻击、通过共同议题联合行动”的基本方向。选务改革是当时决定要推动的共同议题,净选盟就是这个会议的产物。

2008年308的海啸,一方面各族都不满阿都拉,另一方面,在野党的共同议题非正式结盟策略凑效,毁了国阵一半的城墙。

过去十年,我的看法是,巫统回应2008年大选的策略,基本上已经判定马华、国大党、民政党等国阵的非马来人政党在2008年就已结束了生命,2018年埋葬。

巫统在2005年向右转之后,在2008年大选后更走偏锋,只向马来人最右翼的选民招手、拚命攻击行动党,忘记了马来人当中其实有很大群中间选民,特别是那些在1998年和1999年与我一起示威的烈火莫息世代,也忘记了1999年大选的经验,要赢政权,需要跨族群的支持。

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在2010年的怡保大会提出“马来西亚中间路线/马来西亚中道”(Middle Malaysia),基本上概括了过去十年行动党态度。行动党在多元族群社会中,我们明白族群政治的拉扯,也明白巫统把行动党当作箭靶,在马来选民当中攻击行动党的友党,而国阵的非马来政党、族群媒体则设定议程与行动党竞争非马来选票。

但我们清楚,要执政中央,就必须得到各族的中间选民的支持,也必须在经济问题有清楚的看法与表现。在华语华文的论述,我们致力在带领华裔以马来西亚公民的身份全方位讨论和参与政治,而不是以华人的身份讨论族群议题。

2013年大选至2018年大选之间的五年,关于伊刑法和中资的辩论,可以作为借鉴。

2013年505大选纳吉惨胜后,非常清楚民联三党如果再次在安华领导之下出击,国阵大概要下台。因此,纳吉在2013年6月至8月之间企图拉拢安华入阁,被安华拒绝。2014年起,纳吉的策略就是通过法庭结束安华的政治生命,让在野党群龙无首;同时,以伊刑法/355修法分化行动党和伊党,也同时分化伊党内部,让保守派战胜开明派。

我在2014年于当时开明派还控制的伊党党报《哈拉卡》撰文写道,要在马来西亚执政,就必须拒绝族群政治的“siapa lebih jantan” (粗俗一点但贴切的翻译是“谁比较有种”)。巫统以伊刑法为题目,攻击伊党开明派“没有种”,不敢向行动党说“不”。马华公会则攻击行动党向伊党低头。《马来西亚前锋报》和TV3每天攻击伊党开明派和安华被行动党使唤,马华和中文媒体攻击行动党成为伊党的代言人。

我在2014年10月与颜炳寿在《星洲日报》辩论,当时我说,伊刑法是伪命题,是国阵通过媒体设定族群、宗教议题,要导致伊党开明派和安华在马来人当中的中间力量式微,放大最右翼的声音;而在非马来人的部分,要煽起恐惧,迫使行动党与伊党的保守派对著干,以便在野党联盟瓦解。我当时预测,伊党会分裂,分裂之后,伊党保守派将与巫统合流,最终间接成为马华的盟友。

我对伊党分裂和马来海啸的预测,说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但是却一一发生。为什么我看到?第一,因为从1998年的街头,我就相信我与无数的马来人,在催泪弹和警棍前面,我们是命运共同体。第二、马来人的中间选民,比你想像得来得多。就如华裔中间选民在1995年、1999年、2004年支持国阵一样,马来中间选民和我们一样,要温饱、要好的衣食住行、向往和谐的马来西亚。第三、从1998年起,我们与公正党、后来的诚信党的领袖命运与共(林冠英与莫沙布1987年就关在同一个扣留室),我们有信任、我们有理解、我们有共识。

2017年初,我提出中资项目必须带来就业机会、技术转移和利惠国内中小型企业,附和马哈迪的说法。行动党和我因此被马华和一些中文媒体描绘成“反中分子”。

为什么明知道会被攻击,我们敢于提出这样的论述?第一,我们非常清楚,华裔中间选民对一马公司反感,如果有项目涉及一马公司,无论中资美资都反;第二、华裔中小型企业没有从纳吉推动的大型中资计划中得到好处,我们提出的看法有共鸣;第三、汤杯比赛马来西亚对中国时,马来西亚华裔支持马来西亚,同样的,华裔中间选民在经济上也有国民意识,希望马来西亚经济更强大。2018年大选后,我们对中资的看法──欢迎带来就业机会、技术转移和利惠中小型企业的中资,成为主流意见和共识。

过去十馀年,行动党与我们的盟友,不但面对有限资源、没有媒体支援,更在对手国阵和主流媒体不断设定族群议题尝试分化的逆境之下,逆水行舟走到509。执政之后才是建设的开始。建设需要时间和耐性。建设需要新的论述和共识。建设也需要信任。建设新的马来西亚,需要我们摒弃siapa lebih jantan “谁比较有种”的族群论述模式。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女子更换轮胎 遭罗里撞毙

阅读全文
警方连同案中父子回到案发现场进行调查。(大都会日报)

母杀女自缢案 幸存7岁男童天天问还能见妹妹吗?

阅读全文
警方在枪杀案现场调查。

3辆轿车围堵疑遭寻仇 男子用餐时遭开枪射死

阅读全文
马股今日重新走高,并重返1620点水平。(档案照)

一天急涨RM 2.02 BLD种植惊艳全场

阅读全文

“辰星 晓月” 成全民萌宠 万众引颈盼亮相

阅读全文

美参众两院通过公开爱泼斯坦档案【东方头条】2025-11-19

阅读全文

庄仁杰:能否摆脱种族主义这顽疾?

时评

这些日子以来,统考承认的议题不断搬上台面,成为了华社中最热门的话题。应不应该承认统考、承认统考到何种程度、认可的方式、统...

阅读全文

丘伟荣:再论统考作为身份政治

时评

上星期六的穆斯林崛起集会,统考成了最主要的议题,也把原本不和的一些马来和穆斯林组织拉在一起。很多人只注意到为了政治利益而...

阅读全文

庄仁杰:由你选择是否承认统考

时评

写一篇评论需要多久时间?这问题因人而异。笔者从起草到完成一篇文章,大约需要两到三个小时。可是这其中尚未包括选题、思考和累...

阅读全文

丘伟荣:统考作为身份政治

时评

统考就好比伊斯兰刑事法,不是单纯的教育或宗教议题,而是身份政治议题。当然,统考和伊刑法的实质内容不同,然而如果我们以身份...

阅读全文

林宏祥:行动党格局

时评

这不是一篇批判民主行动党像马华公会一样无法捍卫华人权益的文章。这也不是一堆调侃张念群越来越像张盛闻的文字,更不是一泡感慨...

阅读全文

【时评】反抗童婚的女孩

时评

上月发生在吉兰丹的一宗童婚案引起社会高度关注,11岁的女童嫁给一名41岁男子,成为他第三任的妻子。警察介入调查,确定没有...

阅读全文

庄仁杰:大马华人的种族沙文主义

时评

2015年的刘蝶广场的骚乱、去年的罗兴亚难民事件、今年变天后的华人部长人数、中文文告、承认统考事件,到最近的华文语音规范...

阅读全文

Terence Fernandez:新崛起之小拿破仑

时评

一名资深的部长最近解雇了部门一位新任命的官员,因为后者被指控运用权力试图解聘另外两名官员。这位在部长办公室才工作了一个月...

阅读全文

林宏祥:天天有惊喜vs日日有冲击

时评

第14届大选前报道相对持平的《阳光日报》(Sinar Harian),在7月13日以三个非穆斯林人头照为封面,即总检察长...

阅读全文

庄仁杰:从反对立场思考统考争议

时评

承认统考一事有所拖延,并遭许多人的反对(不只是友族,华人也有反对的声音)。许多支持承认统考的人因此鼓噪而抨击友族与当今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