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跳水神童汤姆戴利(Tom Daley)在双人10米跳台比赛斩获金牌,并在单人10米跳台比赛得到铜牌。没有比赛的当儿,汤姆被拍到在观众席上专心织毛线,很多人被他的反差模样吸引,纷纷表示可爱。

在2020东京奥运的赛场上,英国跳水名将汤姆戴利(Tom Daley)在观众席打毛线的画面,为人所津津乐道,很多人被这种反差萌“圈粉”。这是金牌光环加持的特殊案例,还是社会普遍对待性别气质越来越包容的体现?同一时间,我们也看到女运动员,因为发型、身材和样貌不符合社会主流审美,而收到不甚友善的评论。有些男运动员输了比赛,也引来“窝囊”“娘炮”等质疑男子气概的发言。这些充满争议的形容词,又何止出现在运动场上。

羞辱与否?当事人说了算

“男人婆”“娘炮”“飞机场”“肥佬”…这些言论会否构成身体羞辱,马来西亚性学会会长吴启铭指出,一切胥视当事人的感受来定夺。举例而言,若一名女性爱好壮硕身材,努力练就一身发达的肌肉,听到他人说出“你看起来像个男的”,她或许会感到开心、充满成就感。“曾经也有男生告诉我,被别人称作娘炮并不会感到受伤,因为这个词汇与他的自我认同并无出入。”

在不知道当事人真实感受的情况下,旁人听了这些话语,或会觉得不妥,甚至替当事人抱不平。然而,我们眼中的羞辱,或许在他人观感中反而是一种肯定。吴启铭表示,唯有在当事人感到不舒服,视之为一种伤害时,那么不管发言者是本著赞美还是贬损的心态,其说辞都算是一种羞辱。“但这不表示,旁人的敏感是一件不好的事。若我们没有这种敏感度,我们很容易伤害别人。”

因此,在不考虑当事人感受的前提下,为了避免引起误会,吴启铭认为,当我们想要给予他人肯定或否定时,在拣选用词上应该更敏感一些。“赞美别人有很多方式,我们如果有自知之明,就要避免使用对方或旁人不喜欢的说辞。回到运动员的例子,与其说‘你的身材就像男生一样,当然会赢’,不如说‘你今天的表现很棒’。”

吴启铭表示,在现今社会,没有一个特质是专属于男性或女性独有。在推广性平教育时,我们必须让孩子学习接纳,每个人天生的特质不同,并提供每个人能够顺其自然发展、生活的空间和自由。
吴启铭表示,在现今社会,没有一个特质是专属于男性或女性独有。在推广性平教育时,我们必须让孩子学习接纳,每个人天生的特质不同,并提供每个人能够顺其自然发展、生活的空间和自由。

社会结构改变 对性别气质更通融

支撑这些言论背后的思维,是自古以来社会主流对性别气质的偏好和追崇——男生应该怎么样,女生应该怎么样,无论从穿著打扮、性格举止,到社会职责,都有较为狭隘的规范。不符合这套标准的个体,成了社会中的少数,不少悲剧也因此而生。2017年,一名来自槟城的印裔少年纳文,因为性别气质比一般男生来得阴柔,在校园遭到霸凌。毕业后,纳文与霸凌者起了口角,后来演变成围殴事件,最终纳文因为肛门被插入钝物致死。这绝非校园性别霸凌的唯一案例。

吴启铭指出,性别特质的展现,与自身的性荷尔蒙水平有直接关系。若一名男生体内的女性荷尔蒙水平,比一般男生来得高,那他很可能拥有更为阴柔的性别气质;相反的,较为男性化的女生亦如是。这些都不是我们能够操纵或决定的。“校园出现霸凌案例,甚至老师本身也会常常跟这些孩子说,你可不可以man一点,你可不可以温柔一点…然而实际上,这不是他们所能控制的,即使在生理层面而言,他们拥有相应的性器官,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发展结果,并非每个人都会符合我们的想像与期待。”

所幸的是,随著社会结构的改变,吴启铭认为,我们对男女的期待和要求,也变得相对通融。传统观念推崇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男人打拼事业,女人烧饭顾家。“来到现代社会,双薪家庭占大多数,所以工作的分担,不管是家务、照顾孩子,还是准备膳食,基本上是谁有能力谁来处理,不再以性别为考量,而是依据能力和时间条件进行规划。这是很好的现象。”颠覆传统分工的家庭,也不再引来旁人异样的眼光。

随著双薪家庭越来越多,社会结构改变进而颠覆传统男女分工,家务和工作不再依据性别进行分配,而是根据每个人的能力与时间条件进行规划,男人可以步入厨房,女人也可以当事业女强人。
随著双薪家庭越来越多,社会结构改变进而颠覆传统男女分工,家务和工作不再依据性别进行分配,而是根据每个人的能力与时间条件进行规划,男人可以步入厨房,女人也可以当事业女强人。

性格举止与能力表现 不以性别为依据

身为性教育和性平教育工作者,吴启铭表示,在教育孩子时,我们需要让孩子学习接纳,每个人天生的特质都不一样,而在这些特质里头,并没有所谓专属于男生或女生的特质,因为特质本身就是中立的。“早期,我们习惯将不同的特质进行性别分类,比如谈到择偶条件,对女生的标准要求必定包含温柔体贴等等的情感性特质,而对男生则会要求工具性特质,比如具备赚钱养家的能力。”来到今天,女生也有赚钱的能力,男生温柔体贴成了优点,以性别为依据的分类法经已失去意义。

除了特质,吴启铭指出,能力也是一样,我们常说男生能力比较强,而实际上并非女人能力较弱,只是大家擅长之处有别。他也指出人们对于男女平等概念的理解,常有的误区,“在体能发展上来说,拥有较多雄性激素,力气自然会比较大,每个人天生的生理条件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所以,在讲求男女平等时,并非要求男生和女生必须完成一样的事,才叫公平。若男生能够搬动两包米,女生也要有能力搬动两包米吗?不是的,女生可以分两趟来搬。”

因此,当我们追求男女平等时,吴启铭说道,我们所追求的,是社会福利的平等,是一种能够公平对待男女的社会结构。以前,女性禁止投票、参政,更遑论当议员或政治领袖,透过社会运动才夺回身处民主社会的基本权利。而促成改变的前提,是人们已经意识到,能力不再能够依据性别做区隔。

马来西亚性学会会长吴启铭
马来西亚性学会会长吴启铭

不需模仿迎合,顺其自然展现特质

在逐渐趋向开明的社会,抛开性别分类的枷锁后,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所展现的气质?吴启铭认为,一切顺其自然就好。“你拥有怎样的特质,就展现怎样的特质,不需要刻意模仿,更不需要以迎合别人期待的方式活下来。”淡化男女的区别,将每个男人女人视为一个个独立而独特的人来对待,就是一种包容和平等的体现。

吴启铭也谈到他在泰国旅行的经验。在当地餐厅的服务生中,常见较为女性化的男生,让人难以从外观辨认他的性别。“然而,他们完全不会介意别人的眼光,因为在他所处的环境中,周遭的文化已经给予认同,所以旁人的力量是强大的。因此,他们不会因为打扮或气质的展现,与一般男生不同,而找不到工作。他们还是可以做回自己,与同事的互动也很好。”

吴启铭相信,这个世界那么大,总会有一些地方对这些群体是友善的,拥有全世界最多变性人的国家泰国,就是其一。唯盼这样的地方会越来越多。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图取自庄文杰面子书)

凯儿结婚5周年恋爱细节曝光 戴华昌:每天上学路上等她

阅读全文
朱家姐弟不幸在车祸中丧命。

【休旅车坠沟夺3命】一家人原计划8月中国旅游

阅读全文

载孕妻去医院待产途中遇车祸 男子痛失妻儿

阅读全文

司机竟在德士上“打手枪” 把女子吓坏

阅读全文

猫咪僵尸跳

阅读全文

特朗普开TikTok 首日粉丝破50万

阅读全文
国际奥委会致力将2020东京奥运会打造成首届性别平等奥运,并在开幕仪式上安排一男一女作为各个代表团旗手。图为李梓嘉和吴柳莹担任马来西亚棋手,率领大马代表团入场。(图取自路透社)

【身体与性平】专家谈运动员身形争议

特写

 2020东京奥运会成功落幕,但运动场上的性别议题却从未停歇。国际奥委会(IOC)曾决意表明,在本届奥运中致力落实性别平...

阅读全文

【新速食风潮】与其执著于是否加工 不如检查食物的营养价值

特写

懒人食品,相等于快速、方便、加工食品,但无论是加工食品或是速食,像是罐头食品、香肠、快餐、快熟面等,都给人一种“好像很不...

阅读全文
懒人厨房推出鸡胸系列,迎合现代年轻人追求健康的饮食生活。

【新速食风潮】备餐无需大费周章 懒人餐10分钟上桌

特写

疫情之下,能不出门就不出门,但宅在家,不想做饭,更不想叫外卖?这时候,速冻美食便能满足人们需要——不出门、不点外卖、制作...

阅读全文

【躺平要不要】引发连锁反应 选择安逸不只是个人问题

特写

“站不起来,索性躺平。”此现象不只出现在中国社会,世界各地都有著相似的情况,英国有纳特族、美国有归巢族。本篇邀来UCSI...

阅读全文

【躺平要不要】抗衡过度竞争 躺平族自有一套人生规划

特写

“疫情下日子艰难,好想躺平。”近期,“躺平”风潮日渐受到关注,亦出现两极化的反馈。一方认为,选择躺平就是不事生产的消极心...

阅读全文

【疫苗中心前线】无惧染疫风险 志工盼群体免疫早日实现

特写

疫苗接种中心设有多个站点,每天都会迎来大批人流,若没有工作人员妥善协调、指引方向,在人潮恣意涌动下,不仅增加病毒传染的风...

阅读全文

【疫苗中心前线】HCO严守作业程序 确保民众顺利施打疫苗

特写

抗疫至今,我国疫情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严峻阶段,即使在国家复苏计划下,先后执行1个半月的全面行动管制(FMCO)和强化行动管...

阅读全文
笑容能够治愈自己,也能感染他人。快乐是可以传递能量的,即便生活不如意,也要积极保持笑容。

【逆境微笑】“笑容相册”集结真情流露的笑意

特写

疫情一烧已将近2年,看不见的病毒悄悄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人与人变得更加疏远,在口罩罩住病毒的同时,...

阅读全文

【逆境微笑】一展笑颜抗衡压力,还能互相鼓励

特写

一场冠病大流行,让不少人失去工作、自由,甚至是挚亲,翘起嘴角这个简单动作,也逐渐变得困难。你有多久没有展露笑颜了?当我们...

阅读全文

【城市菜园】设计种植系统 实践永续发展生活

特写

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无论文明如何发展,都离不开农耕。作为永续生活的要素,农耕活动可结合各种文化思想,成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