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阅读全文
配合上周末在新山金海广场举办的黑胶、旧钞和邮票博览会,陈永清集合了个人和从朋友处借来的签名版唱片参展,他说:“我是没有追星啦,是刚好有朋友在新广(前称新加坡广播局,现为新传媒)工作,他帮忙拿给歌星签的。”(摄影:刘维杰)

【特写】黑胶唱片非奇货 陈永清收卖时代闲情

特写

黑胶唱片复兴(上篇)无论是时装、建筑、设计抑或音乐潮流,通常在数码化到一个程度后,就会出现传统媒介再起的趋势。黑胶唱片曾...

阅读全文

【特写】在地人说在地话 “讲福建话运动”振兴属地语言

特写

乡音保存之路(下篇)2016年,纽西兰威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语言及文化学院讲师凯特琳一句“福建话将于40年后在槟城消失”的言...

阅读全文
张吉安认为华语和乡音都是独立语言,没有阶级之分,他希望透过“乡音母语”传播计划提高母语在华人社会的地位。

【特写】口耳相传 文化载体

特写

乡音保存之路(上篇)自上世纪80年代华社大推“多说中文,少说方言”运动起,周遭能说得一口流利方言的年轻人可谓越来越少,这...

阅读全文

【特写】存续文史建筑 传承共同价值观 修旧如旧 展示内涵

特写

文化资产,活化变调 ?(下篇)古迹保育工作者兼思特雅大学(UCSI)建筑与环境建筑系助理教授张集强认为,古迹是载体,除了...

阅读全文
陈耀威指,古迹保育工作者很容易被当成“恶人”,因为每一次发声,都等于在批评有关部门没有尽责。但无论如何,他认为文史建筑是地方的记忆,在历史脉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需要有更多的人站出来,踏入他所在的“战场”。

【特写】“以为”非标准 需严格考证 专人修复 古迹不走样

特写

文化资产,活化变调 ?(上篇)陈耀威是华族文史建筑修复领域掷地有声的名字。出身建筑系,曾参与槟城韩江家庙、鲁班古庙、福德...

阅读全文
廖国华是爱书之人,平均每个星期可以阅读1至2本书。他形容,阅读就像是和书本谈恋爱,能进入另一个情景。“爱阅读的人从来不会觉得孤单,因为只要身边有书,就会有乐趣。”

【特写】营造阅读环境 提供思想交流空间 图书馆岂止藏书处

特写

民办图书馆的价值(下篇)人文图书馆是吉隆坡早期的民办图书馆之一,但在2015年杪,陈氏书院计划把原有的空间充作其他用途,...

阅读全文

【特写】“声”气勃勃 馆含新使命

特写

民办图书馆的价值(上篇)你多久没有走进图书馆了?因为“谷歌大神”的有问必答,让现代人确实没有再去图书馆的必要。但近期,由...

阅读全文

【特写】不标榜本土 有麝自然香

特写

——本土制造傲大马(下篇)大马商人在国际舞台上赫赫有名,白手起家、自创品牌并与国际接轨的商业集团不在少数,这当中有许多让...

阅读全文

【特写】多元养艺 成就多元

特写

本土制造傲大马(上篇)本地艺文界有几个名字只要一提起,多数人都会认同那是大马的骄傲。充满本土特色的打击乐团手集团闻名世界...

阅读全文

【特写】古法捉蛇 心诚则灵?

特写

——民间疗法何去何从?(下篇) 巴生“协天宫”里住了一名专治飞蛇的老师傅——陈黎明,人称陈师傅。陈黎明治疗飞蛇的方式非常...

阅读全文

【特写】专治小儿疑难杂症 先生娘执银针施医

特写

民间疗法何去何从?(上篇)当健康亮红灯,除了求助西医或中医之外,民间还流传著许多祖传药方、土方疗法,甚至是偏方,包括面粉...

阅读全文

【特写】误判倘若难免 留下补救后路 唯一死刑应走入历史

特写

——死刑存废争议不休(下篇) 是给一个机会,还是讨一个公道?是宁可杀错,不可放错,抑或宁可放过,不可杀错?新加坡历史上首...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晨跑失踪 新国男子已安全寻获

阅读全文

2百公尺飙速185公里 21岁摩哆网红车祸亡

阅读全文

新国男子来马成婚3天 今早出外晨跑后失踪

阅读全文

一家六口离奇失联 证实连人带车坠河 全员罹难

阅读全文

前TVB印裔男星患鼻咽癌末期 受折磨暴瘦诉苦“神经痛如千只蚂蚁爬脸”

阅读全文

9蓝眼国会议员 促政府设皇委会查司法危机

阅读全文

香港两大家族陷泥泞 地产豪门“黄金时代”落幕

阅读全文

半年已过 EPF仍未碰一类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