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举行的中美阿拉斯加会议,中国一些媒体以120年前签订的《辛丑条约》来对比,八国联军和义和团事件再一次被人提及。可是,要真正了解义和团运动是怎样的一回事,美国汉学家柯文著的《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就是其中一本不能绕开的史学著作。
该书提出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历史到底是什么?我们要以什么样态度来看待历史?作者用三个角度:事件、经历与神话来探讨义和团运动。事件就是历史学家笔下的义和团运动史实,经历则是研究当时经历义和团运动各类人物资料和口述历史,神话是评述自义和团运动以来发生的种种“神话”。
历史的解读
作者在书中对历史的性质进行了质疑。柯氏是反对传统意义上历史具有真实品格的论述。对于历史学家而言,他们是标榜“求真”的最大群体。但是他们是在事后,在结果已知情况下研究。这样在起因、结果等的追寻中,写出了条理清晰、具有内在理路的历史。他们相信这就是历史本来面相。但是,这个过程是对资料进行舍弃的过程。
历史的经历者或许是最有权利来诉说历史,但从他们的回忆录中,更多的是关注个人命运,诉说的是对个人经历的回忆。在1950年代访问义和团团员中,这些参与者并没有什么反对帝国主义、革命的想法,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当时生活在底层的人士,因为集体恐慌而做出的应急反应。
然而,这些经历者身处庐山中,不能对历史进行鸟瞰,因此很难觉知当时所发生的历史面相。而且为保持记忆连贯性,合理化自身的行为,往往也在添加、减少东西。
宣传者是为了适应不同时代的政治需求,对历史进行不同的解读。在这里也找不到所谓的“真实”。但是真的就没有真实吗?经历者的真实是寄予了自己的自我认同,通过对个人经历的记忆保证自我的统一。
历史学家的真实是相信自己学科规范的有效性,以学科规范的剪刀来切割历史。而神话的制造者的真实是自己宣传的意图,以意图的需要来塑造历史。
历史学家、经历者、宣传家都是在切割历史。事实上,真不真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故事”有效性。需要人们“信”,共同维系一种认同,寄托一种理想。如历史学家安德森口中的“想像的共同体”,正是这个概念在更高层面的一个阐释。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