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期间,卜基似乎并不满足于“成人世界”的赌注,竟派人前往校园“扩展业务”,中小学生赌球的情况,更是逐年严重。“许多中小学生都受到‘朋友’穿针引线下赌博,更从网络获得账号下注。”
据知,在“赌球界”里,通过仲介人是最受欢迎的下注管道,往往投注者只需在一星期后缴付一次投注金即可。
有者透露,在我国,卜基以“抽佣”诱惑学生进行赌球宣传,将赌盘介绍给身边友人后,便可得到佣金,进而使到校园内衍生赌球的不良风气。
5千名学生涉赌
马来西亚信心戒赌会总干事李金兴在受询时指出,其戒赌会接获家长求助,指其孩子在校内赌球,严重至涉及数千令吉债务,令他们感到错愕之余,更不知所措。
更甚的是,他说,竟有12岁以下的儿童开始赌博。“戒赌会在世界杯尚未开始以前就走进校园举办讲座,也从中得到学生赌博的数据。”他说,在东马及西马区域,就有至少5000名学生涉及赌博,而12岁以下儿童赌博竟高达64%。
“赌球风不但已吹入校园,甚至在中学出现‘投注站’,学生输球后,有心人士便趁机介绍大耳窿给他们借贷,最终造成各种问题。”
这种卜基与大耳窿互相合作“诱赌后复诱借”的手段,其实并非新近才发生,连输钱输急了的成年人都会上当,更何况定力不足的中小学生?最后孩子们往往被迫得急了,才向家长坦承一切。
但一些没有勇气承担、比较内向或过度内疚的孩子,会做出甚么事来,真的让人不寒而栗。
李金兴认为,有关学生涉及赌博事件,校长及教师都应该关注,校园更需要正面看待有关社会问题,积极进行讲座会。
输球心不甘 欠债赔上前途
如今,大多数赌徒都已懂得自行透过网络下注,方式有两种,即自行申请账号后,透过银行转账;或是透过仲介人获得网页账号,而且也不需支付任何手续费或现款。
据知,病态赌徒对赌“来者不拒”,仅因抵不过世界杯“大手笔赌钱”的诱惑,不少人在惨输后选择自尽或离家避债,留下一屁股债务让老父母或妻儿背负。因此,赌球所带来的后果或未能在一开始看出,其严重性是在第二年至第四年后开始浮现。
该会芙蓉分会舍监朱志昌指出,目测到涉及赌球人士,有一些是球迷,本身对足球充满浓郁兴趣,并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却染上赌瘾。
“有一些是足球教练,他们都本著对球队的专业认知这项本领,往足球比赛‘投资’。其中有一个案,是事主在三度输球后,赔上逾百万令吉,最终由家人还债,还因此失去了工作与生意。”
他解释,对一些好赌人士而言,看球赛不赌便是乏味,往往赌徒都是本著上述概念参加赌盘。
“无论是联赛或世界杯,大多数赌徒都是透过网络投注,因下注款额都是在赛后支付,因此有者在比赛输球后,因输球而心有不甘,继续‘搏杀’,一直陷入赌博恶习,最终欠下的债务甚至未必是家人能够偿还得了的。”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