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听到“中风”,我们往往会联想到老年或肥胖的人士。殊不知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因此而倒下。

中风(Stroke)也称作脑中风,是急性血管疾病。人体的大脑需要氧气和养分才能发挥功能,当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或脑组织机能及结构损害,即是脑中风。与心脏病发作的病理相同,只是血管阻塞的发病处位于脑部。

太子阁医疗中心神经外科顾问医生,拿督甘达拉萨凌甘姆
太子阁医疗中心神经外科顾问医生,拿督甘达拉萨凌甘姆

太子阁医疗中心(Prince Court Medical Centre)神经外科顾问医生拿督甘达拉萨凌甘姆(Dato' Dr. Kantha Rasalingam)表示,中风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缺血性中风(Ischemic)及出血性中风(Hemorrhagic)。顾名思义,即脑动脉系统的缺血或出血所引起的脑卒中。

根据数据统计,中风是马来西亚第二常见致死病因,占总人口的0.3至0.7%。当中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年龄段介于55岁至65岁。然而甘达指出,目前年轻人脑中风的比例占全马中风病患的10%,且近年来脑中风的问题越来越年轻化,值得人们关注。

以18至49岁的平均年龄来看,脑中风的发病年龄是40.1岁(正负8.8岁)。“很多人都以为中风只会在老年发生,没想到正值壮年的大好时期也会一蹶不起。”甘达说。脑中风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是1.4比1。

甘达表示:“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左)及出血性中风(右)。患者若不幸中风倒下,身边的人必须把握黄金时间将其送医,以策安全。”
甘达表示:“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左)及出血性中风(右)。患者若不幸中风倒下,身边的人必须把握黄金时间将其送医,以策安全。”

甘达指,中风往往都是急骤性发生,但在此之前可能有“小中风”的前兆,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简称:TIA)。“在患者实际中风前可能已经面对中风的症状,比如:面部或肢体突然麻痹、走路不稳等,这些在中风前7天身体可能发出的警告,症状仅维持最多5分钟,因此很多人不以为意。”

甘达表示,中风的症状视脑部血管阻塞的区域而有所不同,当靠近眼球的血管突然阻塞,视力就有所影响;一些脸部神经供血不足时,则会引起面部的症状。甘达提醒道。“每个人的症状都不同,感受程度也不一定,但大略可整理出几个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一旦发现自己有以下症状,哪怕是轻微的体征也要赶紧就医,以防中风。”

·面部麻痹、抽搐或不协调。

·四肢突发麻痹乏力,通常是身体的一侧有感。

·视力模糊、常看到重影,甚至失明。

·突然感到混乱,无法理解事物及正常地说话。

·失去平衡感及协调能力,身体失去重心摔倒。

预防·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高危族群需定时检查

诱发脑中风可分为三大类:我们无法控制的起因、可用药物或治疗控制的病因,以及我们完全可控的生活习惯与不良嗜好。先说无法控制的,那就是年龄、性别及家族病史。甘达强调,直属亲人或自己曾中风的病患必须定期做身体检查。

第二种诱发脑中风的原因是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房心律不整(Atrial Fibrillation)等疾病,当患者出现一些身体症状时必须立刻求医,切勿以为症状过了就没事,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警告。

另外,引起脑中风的原因有很多都来自人们不良的生活作息,如:肥胖、酗酒、抽烟、久坐不起或缺乏运动、高脂不良饮食习惯等。现在的年轻人普遍都有这些问题,因为工作需要熬夜操劳,压力甚大,无论是在办公室或居家办公都很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数据显示,久坐90分钟会使膝关节血液循环降低50%,导致静脉血栓风险增加10%。

加上年轻人一般是外食族,长期吃外卖摄入了高油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容易引发激素分泌紊乱、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徒增中风机率。虽然年轻人和壮年是社会及职场的主力军,但并不意味著可以消耗自己的身体,千万别仗著自己年轻的优势而忽略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患有慢性疾病者可透过定期服药及介入治疗来控制病情,确保这些疾病不会引致血管硬化或阻塞,以减低脑中风的风险。“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必须遵从医嘱服药及复诊,自行停药或减少药物剂量不但不会保护肝脏或肾脏,反而会造成身体各器官及血管的负担。”

甘达也强调,维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可预防各种疾病或癌症。“有三高、糖尿病或心律不整的患者,要定期追踪自己的病情。同时确保饮食均衡并培养规律的运动习惯。这能有效预防中风危机。”

治疗·紧急介入 挽救突发中风

中风的治疗取决于缺血性中风或出血性中风。针对缺血性中风,病患若及时入院接受治疗,医生可采用静脉血栓溶解治疗(Thrombolysis),即是于静脉注射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但这项治疗必须在患者脑中风的3小时内进行。对于出血性中风,若患者的脑部有出血性梗塞,则需要进行手术清除血块。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手术的紧急介入可以挽救生命。

曾出现“小中风”或有很大的中风机率的患者,可接受药物稀释血液治疗,避免血管血栓。在身体检查中发现血管硬化、狭隘或有阻塞问题者,则可通过手术去除血管脂肪堆积,或植入冠状动脉支架(Angioplasty and Stents)以预防重大的中风事件发生。

部分患者有诸如“毛毛样脑血管疾病”(Moyamoya Disease),导致血液供氧量不足,则可接受血管重建手术来恢复血流。当患者完成了以上治疗后,最重要的是康复阶段,他们必须定期接受物理治疗,尽快恢复因中风而受损的身体机能,保持肌肉及神经的运作能力,有助于早日回到原有的生活轨道。

对中风的常见误解 

·只有老人才会中风。

·中风是不常见的,家族如果没有病史,就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血管阻塞仅在心脏处才会发生。

·中风是无可避免及无法治疗的。

·最普遍的中风症状就是引发心脏疼痛。

·如果中风的迹象消退,那可能是太疲累所致,无须进院接受治疗。

及时送医 大幅提高治疗成效

年轻人及老年人的中风原因和症状是没有区别的,最大的不同是年轻人中风后,复原能力及程度比老年人更理想。甘达强调,中风的严重性不可低估,与心脏病发作相比,马来西亚人在中风的危机处理方面缺乏意识。除了无法辨别身体的症状,当一个人突然倒下时,身边的人无法及时作出反应将带给患者危险。

甘达说:“发现身边有人突发中风时,尽快拨电求助及送往医院接受治疗。时间就是生命,中风的治疗必须快速介入。医生可采用药物溶解血管中的血栓,或通过手术、神经保护剂(Neuroprotectants)等疏通血管,尽快回复血量及氧气的供应,减低细胞及器官损坏;而这些治疗必须在中风的4.5小时内完成,错过黄金治疗期,恢复的效果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脑中风的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除了病患本身,家人的心理及生活也会有所改变,尤其年轻人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很多患者及家属会因为一场中风而被击垮。甘达坦言,要管理好中风,家人的陪伴和支持至关重要。“中风虽不会在一夕之间变好,但家属也不要过于悲观,中风仍有机会康复。最重要的是更注意患者的身体健康,让他慢慢恢复身体机能,并防止再次中风。预防胜于治疗,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照顾好自己的身体,避免憾事发生。”

太子阁医疗中心

地址:39, Jalan Kia Peng, Kuala Lumpur, 50450 Kuala Lumpur.

电话:03-2160 0000

官网:www.princecourt.com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浴室摔倒半小时才被发现 向太1原因不敢报警

阅读全文

为闪避路人紧急刹车酿祸 摩哆骑士摔落路面惨死

阅读全文
示意图

男友妈不同意交往 拿出不到RM2000逼女子分手

阅读全文

“整形皇后”顾婕血便半年以为内痔 确诊大肠癌曝存活率

阅读全文

朝野互动 引人瞩目

阅读全文

【LIVE】新古毛补选提名(国盟)(报导:李素雯)

阅读全文

防疫工作不能松懈 这些小细节要做好!

健康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至今虽各国已开启疫苗接种工作,但疫情仍未见好转,人们还需继续做好防疫措施。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

阅读全文

声疗改善睡眠品质 好眠守护心理健康

健康

2020年结束了,疫情却还未散去。去年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著转变及压力,很多人在负面情绪增加的同时,睡眠品质也受到了影响。新...

阅读全文

跟著物理治疗师动一动 心脏术后不担忧

健康

《东方日报》与国家心脏中心(IJN)联手推出“心脏复健计划(Cardiac rehab program)”,邀请专业物理...

阅读全文

【抗癌】为保命当机立断 切除乳房换新生

健康

切除乳房是许多乳癌患者难以克服的一道坎,因害怕术后会影响婚姻生活,或无法当个完整女人而拒绝接受治疗的病例比比皆是。陈凯欣...

阅读全文

吴添文13年抗癌3次 伉俪情深共甘苦

健康

人说:“患难见真情”,吴添文2007年患上鼻咽癌, 6 年后罹患舌癌,今年舌癌复发。肿瘤影响视力时,妻子是他的眼睛;切除...

阅读全文

定期运动 预防骨松性骨折

健康

随著人类寿命的延长,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骨质疏松症视作仅次于冠状动脉心脏病的第二大重要疾病,并将10月20日定为“...

阅读全文

放开顾虑治乳癌 乳房重建术还患者自信

健康

乳房是女性的象征,除了哺育后代,也是女性体态美的重要部分。乳腺癌就如男性的睾丸癌,倘若治疗需将其切除,除了影响生理的变化...

阅读全文
(示意图)

易交叉感染 内裤袜子不能一起洗

健康

在洗衣服这件事上,人的态度变得越来越懒,洗衣机不仅承担洗衣服的重任,而且连内裤内衣、床单被套等清洗任务都一一拿下。然而,...

阅读全文

频繁经痛别轻视

健康

女生每个月来例假都痛得受不了,身边的人总是安慰:“女生经痛是正常的”、“等你生完孩子就不会有经痛问题了!”其实女性在月事...

阅读全文

远离心脏病 物理治疗师亲授运动指南

健康

心脏病为马来西亚头号杀手疾病,来得快,去得也快! 《东方日报》与国家心脏中心(IJN)联手推出“心脏复健计划(Car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