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从新闻转战幼教,想当幼儿园老师,身边的亲朋好友先是担心能否吃饱养活自己?再者,最常被问:“幼儿园老师要念到硕士?”当个幼儿园老师真的要念到硕士?
真不能怪大家这么问,因为就你我的经验而言,你只要回想自己穿梭在各个花园住宅,或是在报章看到相关幼师的招聘启事,对于幼儿园老师的要求基本不高,除了爱心,也不强求是否来自专业,甚至还会看到“欢迎SPM毕业生、或退休人士”。然而,到幼儿园工作后,更能看见理论与实务结合的重要性,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有爱心固然重要,讲究专业有其必要,否则我们只会延宕孩子的发展,让孩子错过许多的关键学习。
在孩童成长的启蒙阶段,对于一个幼师的要求,我们仅仅只是期待他们只要能照顾好孩子便已满足,倘若能遇上专业的,就当作自己福气,听来很被动,也蛮可惜,但实际上,这也是我们看到主流巿场的普遍样貌。
幼教毕业后,曾短暂在大马一家以主题教学为特色的幼儿园工作,其实园长很用心,常给校内老师补强学前专业的知识,而她也不断地提升自己,引导家长明白幼儿教育并不只是传统填鸭,教孩子听说读写而已。
可惜的是,该幼园的老师皆没受过学前教育的专业培训,不知道幼儿有别与成人的学习模式,需要从游戏、从做中学的学习特性著手,使得幼儿园每天几乎呈现一种只有听说读写的沉闷学习画面,甚至天天听见老师为了控制很吵的班级,或让幼儿好好坐著听课的各种喊骂声。这跟我在台湾或上海工作的幼儿园较少看到的情况。
或者,你会说各国国情不一样,不可相提并论,但我想说,如果你给自己机会进一步了解“幼儿如何学习”,换掉只有听说读写的填鸭教学模式,让游戏作为幼儿学习的路径,这方法放诸四海皆可用,而我也相信,今天你在幼儿园的现场会看到我所说的“幼儿园应有的样貌”(小朋友能在游戏中快乐且专注地学习),而不是因为错误的学习方法,孩子在教室里捣乱,或老师为了控班提高声量镇压的画面。
身心灵发展
幼儿园是孩童成长期第一个启蒙学习的场域,被赋予提升幼儿学习是必然的事,但一个幼儿园老师最重要的并不只是管好小孩吃喝拉撒睡,或是教会孩子听说读写算,而是让幼儿依著身体与心灵发展,透过一系列的策略与方法,让孩子与其生活中的人、事、物与环境互动学习,进而长大成为一个能照顾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的个体。
依循幼儿发展的学习在学前教育是重要的大事,他们会左右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并影响幼儿的学习品质。
我国政府在2013年9月发布的《2013年至2025年大马教育发展蓝图》,教育部规定2020年起,学前教育教师必须持有最低学前教育专业文凭(Diploma)资格,换句话说,如果要继续教学前儿童,幼师们至少要有学前教育专业文凭资格。当幼师不能只有爱,拥有专业才能让我们孩子更好,才是教育最本质的追求,教育是成人之美,盼幼教的专业让大马的幼教生态更好。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