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话,”剑在人在,剑亡人亡”。其含义是,宝剑对一名武士而言,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代表信物”,它象征著该宝剑主人的处世精神与执行信念。然而若该精神与信念没了,也就是其人不复存在之时。
另一厢,我们现代管理学也有”人亡剑在”这句术语,从字面上意思可以这么了解 :”人死了,其宝剑还在”。言下之意是 “一位功成名就的武士死后,其宝剑仍流传下去继续被其继承人所善用 “。这句话常用来形容该武士宝剑的价值,比起武士的生命更为长久。从管理学的另一层意义则是指,某一些重要的成功人物,其毕生建立起独特的管理信念和执行机制,得到了有效传承,并被继续发扬光大。 即便是创办人已经不复在了,它所代表的意义和精神,仍然存在并被很好的传承下去。
中国古代为何用剑,作为高尚人格之象征?
盖因中国的儒道文化中,由于铸剑之困难,导致”剑”一直都被赋与高尚人格之象微。所以这才会有”剑在人在、剑亡人亡” 的谚语传世。中国古代的剑,除了是战场厮杀用的兵器外,它也一直都被视为是高贵的装饰品: 上自君王,下至士大夫、文人,都习惯佩剑以示其特殊身份。随后此风南渐,延续至东南亚马来传统社群中,马来君王,乃至于一些传统高贵人之服饰,皆少不了佩戴马来武士”克里斯短剑”(Kris)以示佩戴者其高尚身份地位、和重要权位的象征。
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其御笔亲书写下的”正大光明”(心怀坦白,言行正派)四字,被高挂于正宫”乾清宫”龙椅上方,作为他的”治国宣言”。后来这四字,就被历代清朝皇帝沿用了两百馀年,成了清王朝的重要标志。所以,从”人亡剑在”角度看,从顺治帝开始至众清朝皇帝皆是”人”,”正大光明”四字,就是所说的”剑”了。
另一案例就是成立于1930年,将近一百年的老企业、国际连锁速食店”肯德基家乡鸡”(Kentucky Fried Chicken)这个至今仍受大众所喜爱的传奇企业了。其仙逝多年创办人桑德斯上校(Colonel Sanders)则是”人”,其快餐配方、企业制度化以及中央厨房系统、科学化经营方式等就是”剑” 了。
其他如快餐之后起之秀的 “ 麦当劳 “(McDonald’s), 其创办者雷.克罗克(Ray Kroc) 是 “人”,而麦当劳的经营系统方式就是 “ 剑 “ 了。以此类推,似此案例者,真的不胜枚举。
有关我国大马的”剑”与”人”,1957年建国68年,我们徒有象征式的”马来武士剑”,经历了10位首相管理国家,似乎还未有能力锻造出一把好”剑”来,也尚未能培养出一批优秀舞 “剑” 之 “人”。此状况之下,更遑论”剑亡人亡” 抑或 “人亡剑在” 这些议题了。
反瞧南部弹丸领国,只需四位总理、经历经比我国少8年(60年)的”锻剑”时间,便可落实 “人亡剑在” 的传承管理制度,舞出的剑法,令人激赏。
所以,克里斯剑、马来武士们,应多多加油!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