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爱国、爱行业”和平诉求大会后对传媒指出,全马目前有6万家燕屋,兽医局虽然每月能为1000家燕屋安装无线射频识别系统,但这样每年仅能安装1万2000家燕屋。
她指出,“以这样的速度看来,排在队伍最后面的业者可能要等上5年才能出口,就算尽力加快速度也要1至2年,业者不能这样等下去。”
难保不遭掺杂
她也表示,若是加上识别系统,就代表封装后直到消费者手上,都必须是由同家燕屋出产的产品,但其实在仲介商,甚至清洗加工过程中,不同燕屋的燕窝会被拆箱混合3至4次。“因此,我看不出这样的系统有何作用。”
“当我们把燕窝送到中国,他们会把我们的无线射识别系统标签丢掉,然后以他们的方式分装。这样无法保证原本的燕窝不会被掺入其他燕窝,我也无法保证这燕窝完全是我所出产的,并且是和离开燕屋时同样的良好状态。”
此外,她也指出,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FID)是崭新技术,根据她本身经验,工作人员耗费4小时安装后,系统却无法启动,后来还要额外研究4小时才能让其操作。
“这仅是1家燕屋,请想像全国的6万燕屋究竟要花多少时间安装。”
“政府应该至少先好好研究这项技术,同时让我们先能够出口。在这个新时代,我相信我们能够找出能够替代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其他方案。”
此外,砂拉越州燕窝商公会秘书黄泽宏则在各州代表轮流发表的环节上表示,砂拉越目前有数千家燕屋,也有以洞燕维生的燕农。
他指出,希望能透过向首相呈交备忘录,让这个课题获得关注。“我们依然相信燕窝业不会走向灭亡,行业的前景依然存在。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