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从商或文化人,或各种各样的事业,大家很多时候可以分,过后又集合在一起,若一直保有这样的心情,那我们的文化就有救,我们的文化就有前途,这个文化就会充满很多正面及启发意义的层次。”
他说,文化人和商界的配合,更可产生美丽及亮丽的火花,让文学及文化更发扬光大。
何国忠今日出席第12届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奖颁奖仪式时指出,在中华文化、华文教育及各种与文化传承有关系的领域上,每个人都不应是旁观者,因大家都对这些文化保持热忱及执著。
网络推动创作
他说,马华文化有著前辈的付出,很多文学作家对马华文学都有很强大的使命感,历届得奖人对文学更是终身如一,付出热心办活动、创作、提携后辈,希望文化及文学可以一代传一代。
另外,隆雪中华总商会会长拿督戴良业指出,虽然国内不少研究报告指国人的阅读率偏低,但报告却没针对网络阅读进行调查,而他认为,大部分的青少年早就借由网络平台广泛阅读和吸取新知识。
“网络使用的普及化,让用户可以透过互联网搜寻想要阅读的资讯,人们在主动找资料之馀,更擅长借由文字和照片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发挥创意。”
他指出,这对本地文学创作是件好事,意味著文学创作已迈入新时代,除了写书,青年也可使用电脑创作,在部落格或网络社交网站一展所长,创作平台的转移,可让文化沙漠变成绿洲。
文学表达生活
本届马华文学奖得奖人李忆莙在分享得奖感受时指出,文学就是表达生活的方式。
“生活上所有发生的事情我们都有感觉,有感觉就是有想法,有想法就是一种动力,会促使你去写一些东西,这就是思想的意义及写作的信念所在。”
“文学就是把不是很美好的事情挖出来,然后批判,同时也歌颂真善美的事情,并对美好的生活表示愉悦。”
这项马华文学奖颁奖仪式是由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总商会主办、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协办,今日也推介11套历届文学得奖人的书,整套售价350令吉。
得奖人李忆莙创作有深度
2012年马华文学奖得奖人李忆莙,有坚定的文学创作精神,并且交出了有深度的作品,赢得社会上的重视。
这项文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潘友来表示,李忆莙的小说和散文作品,受到国内外文学界及学者的注意,并作出各方面的评论,探讨其内容及思想等等。
此外,也有大学生是以研究李忆莙的作品,作为大学论文的题目。
这些“众人评议的现象”,其实就是对这位作家,对其作品的一种肯定。
潘友来在其总评报告中指出:“李忆莙用细致入微的文采,书写马来西亚社会变迁的故事与冲击,述说对生命的感悟,引起读者的共鸣。”
她用全职写作的精神,交出了有深度的创作,包括散文和小说,为马华文坛添加了优秀的作品。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