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0名中小型企业业者在大马中小型企业公会会长郑己胜等人的带领下,于今早11时在甘榜峇鲁双溪毛糯工业区外的空地上高举“最低薪金条例处理不当”等布条,高喊“抗议最低薪金制”口号。
郑己胜说:“我们支持高收入,我们不支持没有经过广泛及没深入探讨的最低薪金制。”
19个商团也联署了一份备忘录,列出6项诉求,并由雪州劳工局主任卡玛尔代表人力资源部接收。
劳工成本转嫁市场
联署商团指出,一旦员工最低薪金提高,劳工成本上涨,企业业主为外劳所承担的费用亦增加,令劳工密集的工业及服务业的成本至少增20至30%,最终企业被逼将上涨的劳工成本转嫁市场。
郑己胜强调,业者并非反对员工获得高收入,同时也希望员工能够靠本身的能力赚取高收入,惟仓促落实最低薪金制,业者压力倍增。
他说,希望藉著今天的和平集会,向政府传达中小型企业所面对的挑战,以及所带来的企业成本,包括裁员、减少生产。
他警告,这可导致产品售价提高,更会引爆通胀。
他吁请政府实行缓冲期,让业者适应相关薪资调整,如何将薪金的调整纳入正本计算内。
薪水能力不成正比
询及邻国泰国和印尼都用能力在落实最低薪金制后保持竞争力时,郑己胜表示,泰国在去年落实时,也只是在7个省份开跑。
他强调,落实最低薪金在大城市可能未见压力,但在第二和第三线的城市,负面效应显著。
“在第二和第三线城市,500至600令吉足以让员工过活,将最低薪金定在900令吉,反而可能导致一些业者被迫关门。”
他强调,业者也希望国人赚取更多钱,但必须和生产力、技术水平、学术或工作态度成正比,若只是提高薪水而不提高竞争能力,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此外,他透露,外籍劳工的每月非薪金津贴可达400令吉,当中包括人头税、住宿、医药检查、保险以及往返外劳家乡的来回机票等。
应计人头税津贴
大马酱油厂总会副主席温基山:
酱油业六成以上的员工都是外劳,最低薪金制落实的将导致生产成本增加30%,在商家被迫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后,百物腾涨也是大势所趋。
百货通胀对消费者,企业和政府都没有益处,后者的税务还会缩水,因钱都移到外国了。
我们希望政府把人头税、津贴等都加进薪金,减轻业者负担。现在许多外劳要雇主及时调高薪金,否则就罢工,结果导致工厂这个月的生产力减低。
应与生产力挂钩
大马中小型企业公会署理主席江华强:
政府在制定薪金制的时候,必须要与生产力挂钩,并设法改善本地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生产能力。
本地员工不愿意加班,导致雇主必须依靠外劳,但这同时也会制造社会问题。外劳愿意做危险、或环境较肮脏的工作,因此外劳是不可能被消灭的。
我们付给外劳的薪水,除了底薪,还包括所有津贴、机票都是老板在付,加班费也照足劳工法令所指定的1.5倍,但外劳的生产力确实比本地员工高。
每人额外400令吉
隆雪家具企业商会会长周嘉昌:
每聘请一个外劳,雇主就需要承担约400令吉的额外开销,包括人头税、交通税以及劳工住宿等。
我国家具业有大约18万外劳,最低薪金制将导致全国业者负担8亿令吉的劳工薪金,对每年出口销量80亿令吉的家具业而言,是无法承受的负担。
政府对最低薪金制的讯息传达得不全面,虽然有沟通,有诉求,但不被认同。
2012年头对话,12月28日才发出较明确的讯息,今天还不明朗化,外劳开始罢工。
与外劳签订的合约,制定起薪为日新21令吉,最低薪金制却把日新提高至34令吉60仙,涨幅达65%,以出口为导向的家具业为,会令买家无法接受新价格。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