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傍晚,马六甲鸡场街夜市总有一道风景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一条长长人龙,排在香气四溢的烤盘前。这里就是“陈家蟹肉包”的摊位,一个从夜市起家的美食小品牌,也是一段关于勇气、坚持与创意的创业故事。

创办人之一陈姾颖受访时笑说,“一开始,其实只是从一个蟹柳口味起步的”,当时对餐饮一窍不通的她想试试在完全不熟悉的领域闯一闯,与男友陈祥龙决定放手一搏,2022年毅然开始摆摊创业。
他们的招牌“蟹肉包”灵感源自中国街头小吃“鸡蛋汉堡”,不过他们别出心裁,把馅料与鸡蛋铺在饼上,而非夹在中间,这样除了卖相更好,口感上也更佳。

陈家蟹肉包几乎什么都自己来:粉浆比例、酱料调味、鸡肉腌制、火候控制,每一项细节都不假他人之手,由于不是科班出身,所以只能一直试、一直错、一直改。
最特别的是,他们的面粉配方经过多次优化,吃起来香气更浓,她笑得腼腆却自信:“我们有一点小秘方啦,但不能公开哦!”

经过不断研发,目前他们还多了酱香牛肉、鲜香鸡肉、虾仁3种人气口味,每种口味都有自己的拥护者。最特别的细节,就是每种口味都加入细碎火腿肠,增加咸香风味,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口感层次。
.jpg)
山葵美乃滋很“温柔” 大人小孩也能接受
不只馅料讲究,他们还自创了招牌“山葵美乃滋酱”(wasabi mayo),与一般呛鼻的日式山葵不同,他们的版本味道偏甜、气味温润,还会在涂酱后用火炙烧,让香气更浓郁却不呛辣,可以说是怕辣的人也能享用,因为真的很“温柔”。
这样繁琐的一道工序,正是他们最自豪的亮点之一,即因为用心,所以惊艳。

至于品牌名的由来?陈姾颖给出的理由超可爱也超合理:“我姓陈,我男朋友也姓陈,就连助手也是陈,我们就干脆叫‘陈家蟹肉包’啦!”一句话,道出他们品牌的温度与幽默。
其实最初,他们曾在行动管制令(MCO)开放初期试卖奶茶与咖啡,靠著男友在咖啡店的经验小试身手,起初还不错,但随著市场竞争加剧,同类型档口越来越多,结果难以持续,她无奈地说:“珍珠煮好了、牛奶打开了,卖不完就只能倒掉,很浪费。”

严控品质 制作不马虎
于是,他们转向“鸡蛋汉堡”的方向,从零开始,上网自学制粉、调酱,甚至研究火候与配料比例,经过改良才打造出如今的蟹肉包。每晚开档前,他们都有一个“严格”的规矩,第一个蟹肉包,一定自己先试吃,确保品质,她直言:“人家花钱买东西,如果觉得难吃,我会感到难受。我没办法接受随便乱煮然后卖出去。”
随著夜市生意逐渐稳定,他们开始经营社交媒体、自制短影片,甚至被网民分享到小红书,迅速爆红。一传十,十传百,“陈家蟹肉包”就这样成了许多食客的心头好。

本地游客跨州买心头好
“我们的顾客很多都是回头客,还有跨州来买的!”陈姾颖回忆,有位来自吉隆坡的顾客说得最让她感动:“小姐啊,你的蟹肉包真的很好吃啊,我是从吉隆坡过来的,上次吃过一次之后,这次特地绕进来鸡场街,就为了再买你们的蟹肉包!”

如今,他们的配方不断进化,口味吸引来自中国、韩国、美国的游客点赞连连。陈祥龙笑说,曾经遇到一名住在附近的美国游客,经过时买了一个尝鲜,掉头走过时又买多一个,过了没多久又买多一个,一天内连续光顾3次,,并对他连连称赞:“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除了这名美国游客,他们也曾经遇过其他老外游客,在他们开档的3天内,每一天都排队光顾,陈祥龙自豪地说:“我们蟹肉包的口味,令老外吃了都会回头。”

还有中国游客在异国他乡看到熟悉的街头小吃光顾后,惊讶表示蟹肉包的口味比在中国吃得还好吃,高度评价道:“你们的口味比我们中国人做的还好吃。你去中国做应该会火爆。”,甚至还有香港人,想要向他们购买配方,这些无疑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

谈起更多口味的可能性,陈姾颖透露,他们考虑在未来推出蟹肉口味,做个名副其实的“蟹肉包”;同时希望未来能在更多地点开设分摊,不再局限于夜市。不过,她也强调,粉浆秘方仍会由他们亲自把关,至于员工如何保持食物的味道与品质,都是未来必须面对的挑战,但目前先把工作“做稳”最重要。
“陈家蟹肉包”不是一般的夜市小摊,而是一个用心经营的梦想工坊。用火、用蛋、用诚意去累积品牌价值,从一对年轻情侣走过跌撞、成长、自学、创新,再到成为排队名摊,他们证明了创业不一定要高大上,但要真材实料,认真对待每一个蟹肉包,总有一天能做出让世界记得的味道。
.jpg)
【资料档】
营业时间:6pm至12am(每逢周五至周日)
地点:马六甲鸡场街(Fipper店铺前;可在谷歌地图搜寻:陈家蟹肉包 Crab Burger Jonker Street 鸡场街)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