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正在攻读大学学士学位的 19 岁青年,父亲不幸离世后留下了总值超过百万令吉的遗产,由于自认理财能力不足,在知名网络论坛“reddit”发文寻求网民处置这笔遗产的建议,引起热议。

这位化名“Weekly_Following4875”的年轻人,继承了包括70万令吉的公积金存款、20万令吉的股票、10万令吉的保险理赔,及3万令吉的定期存款。在众多的留言回复中,让最多网民按下“赞同”(upvote)的一则,是这样说的(老萧摘录翻译):

“如果你不愿多想,就慢慢把钱全部存入你的公积金,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才能完全完成。因此,第一年在公积金中存入10万令吉,在定期存款中存入90万令吉;第二年再从定期存款,往公积金移存入10万令吉,以此类推。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这样你就不会将遗产搞砸,很多人将他们的遗产挥霍掉,因为他们认为钱还剩下很多。

如果你这样做,你的钱每10年就会增加2倍。

因此,35岁时约为200万,45岁时约为400万,55岁时约为800万,65岁时约为1600万,最后75岁时约为3200万。

不要与朋友做生意,不要让朋友为你投资,不要找自称财务经理但实际上是银行共同基金代理或保险代理的人。不要借钱给朋友和家人,除非事关生死,最后绝对、绝对、绝对不要只因为你认为你可以,就购买房产。”

(留言末段,该网友向继承遗产的青年推荐了一家在新加坡设有办事处的量化交易公司。)

这样的留言,在理财专员眼中,是良好的建议吗?对老萧而言,实在无法认同。

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则建议:

不该统一处置所有遗产——许多人,包括留言的这位网友,将所有遗产视为一笔款项,漠视了当中有价值20万令吉的股票这回事。绝大多数情况下,该青年是能够直接继承这些公司股份的,但上述的建议很明显是希望他将所有股票卖掉,再将20万令吉的所得,全数投入公积金中。

由于资讯有限,我们无法得知该青年的父亲留下了哪些公司的股票,也无法得知它们的回酬状况,但是从其过世的父亲仅有3万令吉定存,却有价值20万令吉股票的状况来看,可以看出其父亲既然将98.5% 的流动资产投入在股市,是一位深具信心的投资人。我们不能否认有这样的可能,也许该青年继续持有这些股票的话,未来的收益将是非常出色的,那将股票卖掉就会是杀鸡取卵的不智举动。

所以,当遗产中出现诸如公司股份的资产类别,无论是私人或公开挂牌,理应先审视该资产可能产生的未来收益,而不是断然地将其出售并一鼓脑地安置在别人建议(或自己认为)的所谓“最好”的地方。

不该漠视资产流动性——留言的网民建议该青年将所有遗产统统存入公积金,但这位尚在求学的遗产继承者才19岁啊,大家要了解一点,绝大部份的公积金存款,在未达法定退休年龄(目前为55岁)前,是无法进行提领的(50岁可部份提领)。换句话说,如果该青年真的遵循网友的建议,在10年内将全部遗产存入公积金,在29岁至55岁的这段期间,整整的26年,无论是遇上创业、置产、投资等等机会;或是医疗、意外、教育等等支出需求,都要面对明明有钱,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

不可不额外一提的是,近年政府正在考虑调高法定退休年龄,以及为公积金提领机制设限等,这些都有可能让资产失去流动性的时长进一步拉长。

错误的潜在收益计算——除了财商上的建议疏失,在计算上这位网友也使用了错误的数据。过去10年公积金的平均派息率为5.95%;定期存款的利率过去10年期的平均值为2.77%,2022及2023年的平均值则落在3.63%。

如果该青年听取网民的建议,103万的遗产,在未来10年,每年存入公积金帐户10万令吉,馀额则安置在定期存款的话,当我们以5.95%及3.63%的平均值来计算预期未来收益时,35岁时约值205万,45岁时约值365万,55岁时约值650万,65岁时约值1159万,75岁时约值2066万,和上述网民的计算出入极大。

要提醒大家一点的是,2066万令吉貌似数额巨大,但那是56年后的事,若以每年5%的通货膨胀率来计算金钱的时间价值,会发现其价值或购买力,其实只等同于如今的134万令吉左右。

风险巨大的财务建议——该网民建议青年,“不要找自称财务经理但实际上是银行共同基金代理或保险代理的人”,但却在留言末段建议他咨询一家量化交易公司(老萧不愿具名,但是原来的帖文明确指名)。前者也许是担忧青年投资自己不了解的金融商品,或是错把保险当成投资标的(这一点老萧是认同的);可却又推荐一家进行高频量化交易(Quantitative Trading),不公开透露投资绩效的公司,来为青年处置其继承的遗产,这不仅是理据矛盾,风险也十分巨大的财务建议。

总体而言,网民们的热心确实值得表扬,大家都很乐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但老萧在这则帖文下,看过许多留言后认为,每个人对收益、风险的认知不同,对待金钱的态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无论是谁,在需要专业的财务意见时,还是多向几位专业人士进行咨询,最终拟定适合自己且考虑周全的方案,才是更好的做法。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没钱论”被批无知傲慢 美名嘴回呛安华:你们几乎快吃不上饭了

阅读全文
庄福仕直言孩子虽已不在了,但看到他的努力没白费,还是很欣慰。

庄愷桁SPM成绩达标 父亲考虑亲赴坟前告知成绩

阅读全文
旅游巴士失控波及两辆轿车复冲向反方向车道,现场一片狼藉。

旅游巴士失控撞分界堤复冲向反方向车道 波及2车酿一伤

阅读全文

日网疯传东京426发生地震 预言家:毁灭级大灾难

阅读全文

彭亨将迎来首个国际火箭发射站【东方头条】2025-4-25

阅读全文

天然气管道如“计时炸弹” 民众:缺乏共存知情权

阅读全文

陈振培:此Jambu非彼Jambu

龙门阵

我因在社交媒体做了一个视频谈大马人对番石榴的各种叫法,结果却意外发现北马人认知中的Jambu,在南马是水蓊的叫法。在北马...

阅读全文

陈威汕:不反对带孩子去问神,但不要二度伤害

龙门阵

我不反对带孩子去问神做法,毕竟这是流传下来的文化,可是请不要二度伤害孩子,请尊重一下孩子好吗?请问我们怎么忍心无视孩子的...

阅读全文

杨善勇:特大以决定,马华怎么飞?

龙门阵

退无可退,前不久马华公会双溪大年区会主席锺裕水公开建议马华党中央领袖考虑退出国阵,重新出发,按部就班赢得华社的信心;从而...

阅读全文

邓世轩:USAID若被撤销恐将削弱美国软实力

龙门阵

特朗普与马斯克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的国际关系规则,正在深刻冲击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阅读全文

陈爱玲:啰惹,南洋专属大人味

龙门阵

印尼人说Rujuk,我们则称Rojak,拼音或许有少许差异,却止不住岛屿东南亚国家的人对它的喜爱,新加坡、大马、印尼各地...

阅读全文

梁洁莹:捞生与舞狮,文化或信仰?

龙门阵

我曾在2024年9月5日刊登的《从多元找认同》里提到,大马是个多元文化、种族和宗教并存的国家。尽管我们共享著同一片土地,...

阅读全文

郭碧融:美食多未必是好事

龙门阵

槟城向来拥有“美食天堂”的称誉,尤其以街边小食最为出名,种类多不胜数,随手拈来就有炒粿条、咖哩面、福建面、红豆冰等等,且...

阅读全文

李荣健:从核心走向边缘的林氏王朝

龙门阵

民主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与副主席倪可敏在春节期间的一个合照与贴文,让更多人开始把目光放在即将发生的行动党中央改选,该合照预...

阅读全文

曾昭智:为自己信念而活

龙门阵

司马迁《史记》 中有句流传千古的名言: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说的是一个男人勇士,可以为了赏识自己、了解自己之人而...

阅读全文

邓世轩:为何海外华人热衷于特朗普?

龙门阵

自2016年特朗普首次参选美国总统以来,海外华人对美国大选的关注度持续高涨。在华语舆论圈中,特朗普受到的广泛吹捧不仅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