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教宗方济各逝世表示“慰问”,并强调“中梵两国近年来保持建设性接触,愿同梵蒂冈共同努力,促进关系持续改善”。
然而,整体来说,中国官方媒体在报道教宗逝世消息时保持高度克制。新华社仅转载了梵蒂冈的官方公告,且并未将其置于首页头条。人民网、中国日报等主流平台也未将此事列为重点新闻。相较于多数国家政要和宗教界领袖纷纷表达哀悼,中方延后逾二十小时才通过简短函电表达慰问,表现出对敏感议题的“审慎”与警觉。
尤其是当记者询问中国是否派代表出席教宗葬礼时,发言人仅以“目前没有相关信息可提供”反复回应,既不明确肯定,也不予否认,态度十分谨慎。
中梵之间的台湾问题
在中梵关系中,台湾问题始终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教宗方济各任内不仅推动了《中梵协议》的签署,多次将中国称为“大国”,并表达访问意愿。然而北京方面始终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严禁任何国家与台湾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梵蒂冈迄今仍是欧洲唯一与台湾维持正式邦交的主权国家。
中国最恨的事情,当属2005年4月2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葬礼发生的事情。当时梵蒂冈邀请时任总统陈水扁以国家元首身份出席葬礼,而且由于台湾与梵蒂冈建交年限最早,于座位安排上居于前排,借此提高台湾在国际舞台的能见度。
有观察者认为,这一次北京要求梵方不得允许台湾总统赖清德出席教宗葬礼,但梵方因难以公开拒绝台湾这一长期盟友的请求,最终导致中方作出缺席决定。
梵蒂冈沉默与外界批评
尽管各国领袖纷至沓来,圣座新闻处并未就中国缺席作出专门声明,表面上既顾及与北京的外交敏感性,也无意公开与其交恶。
但多家国际媒体和学者对此举给予了严厉抨击。美国天主教研究员迈克尔·尚邦直言,中国此举“如同给教宗一记耳光”,反映了北京在台湾问题及美中地缘政治上重新布局,却“背弃了对罗马忠诚的朋友”。 意大利天主教网站《信仰之声》引用尚邦的意见,并呼吁中国重新审视此举,强调教宗生前为华人社会带来希望,应当获得尊重。
保守派《天主教新闻社》援引哈德逊研究所学者观点,批评中国冷淡反应“令人震惊”,表明中共“不愿承认教宗至高权威”的外交本质。法国《赫芬顿邮报》也持有同样评价,缺席葬礼是方济各推动与北京正常化关系努力的一大挫折,认为中国将教宗仅视为“世俗国家元首”并予以冷处理。
阿根廷《环球邮报》指出,此举“关闭了中梵关系缓和的循环”,意味著两国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紧张并未得到根本化解。
教宗遭遇给马来西亚启示
方济各生前多次向中国伸出橄榄枝,发起《中梵协议》甚至有过建交谈判,无奈北京态度强硬,屡遭冷遇。教宗因对中国妥协过多,受到天主教保守派强烈批评。
而即便在绿能转型、扶贫救济及第三世界发展议题上与中国立场一致,在过世后也未获得中方相应礼遇。此事警示:小国面对大国,应勇于争取并敢于对抗,否则即便在生命终焉之际如教宗,也难免被肆意轻视。
借鉴当下:习近平访马期间,民主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借由走后门献上五爪金龙给国家主席,陆部长为此辩称是向中国领导人表达尊重,彰显马中友谊。
首先,陆氏地位远不及教宗之尊崇,且他礼物的价值也不可能超越《中梵协议》这种等级的献礼。既然中国都能公然冷落教宗,想必在公开场合接受陆氏礼物时,习近平心中亦充满对陆兆福鄙视与不屑。
不是小国给礼物,就等于在中方心中有加分。面对中国,不需要对他们百依百顺。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