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马教育文凭放榜后,网上出现很多有关职业的贴文。很多医生通过社交媒体道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也说出了成为一名医生背后的一些辛酸史。医生们的用意是让毕业生更了解医生这一行业。希望毕业生们可以考虑清楚,才为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
有一位减肥外科专科医生在Tik Tok的视频分享说,近年来,国内医生人数众多,医生职业前景艰难,要成为专科医生更是难上加难。医生若不是专科,意味著收入无法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他奉劝考获全科A的优秀生,除非真的对医科非常感兴趣,否则不要把自己的未来局限于医科。他说优秀生们应该利用他们的智慧,快速的变得富有。他建议优秀生们可以考虑其他行业,比如和人工智能相关的行业,特许会计师,精算师,财务管理行业等等。我是一名专科医生,身边也没有朋友在上述领域工作。或许他们才知道这些行业是否真的可以快速变得富有。
无论是与否,我个人认为,各行各业背后的付出和牺牲,在成功之前,都是少不了。
还有一位急诊专科医生也在社交媒体透露,医生这个职业不再“崇高”,而是“消耗”。他说医生并不是富人,只不过是拿“生命”和“时间”,去换取一份稳定收入的普通人。除了工作时间长,放工后还要值班待命(oncall)。长时间把时间奉献给工作导致他失去了很多家庭时光。
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我是一名在政府医院服务的法医。工资当然比私人医院的专科医生低很多。关于值班待命,法医的oncall属于被动值班(passive oncall)。意思是值班当天,法医在放工后,可以回家休息。但是若有需要,法医需要回到医院工作。所以放工后的每分每秒,我都手握手机。因为我不希望错过任何人或是医院的电话。有时遇上周末值班,原本答应和家人共进晚餐,会因为突然医院的一通电话而无奈缺席家庭晚餐,赶到医院进行解剖工作。
只要一天我还是一名法医,我就要接受这样的工作方式。老实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身边的家人也会很辛苦。也不止法医是被动值班,听说耳鼻喉专科医生,眼科专科医生和在医院工作的牙医也是被动式值班。所以毕业生们真的要考虑清楚才做出选择。
最近还有一则相关的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大马医药协会候任主席拿督帝鲁纳瓦驳斥“医生是有钱人”的言论,并引用2018年一项获得1800名医生参与的研究结果说明,只有10%医生在经济上取得成功,其馀大部分属于低收入群体。
现在2025年,不晓得情况如何。但是我相信,没有一个行业是可以保证你一定可以财富自由。不管什么行业,只要你做到极致,就可以成为行业内最顶端的10%。如果没有热枕的工作,即便是看似一份前景很好的职业,到头来也会一事无成。
在这里,我希望毕业生们先清楚了解自己的兴趣。如果学校不时有邀请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士到校园内分享,个人认为这是非常值得鼓舞的。接著,同学们可以选择和自己兴趣相关的科系和行业。兴趣会驱使你不断的前进,然后走向成功大道。
各位毕业生,加油!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