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表姐突然传来一段“我的姓名学报告”,说是用某个最新的 AI 命理系统帮我算的。打开一看,竟然有五格、三才、八字搭配、补运效果,还附上综合评分,写得条理分明,比一般算命师傅还逼真。坦白说,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其次是好奇,AI 竟然可以把传统姓名学分析得如此完整。
近年来,AI 算命迅速在全球冒起。中国有平台把八字、姓名学与 AI 结合,年轻族群抢著测试自己的命格指数,甚至出现因 AI 建议而改名、择业、换部门的案例。泰国和东南亚则把 ChatGPT 当作随身虚拟占卜师,在 TikTok 爆红。欧美更出现塔罗师集体反对声浪,担心 AI 会复制他们的塔罗风格和灵性文本,在网络冒充真人提供付费咨询。
如果这只是一个娱乐潮流,或许也无伤大雅。但从技术角度来看,AI 命理其实已经分成几大模式。最常见的,是大型语言模型(LLM)根据用户输入的姓名、出生时间与提问,即席生成命理分析。这种方式语言自然,解释动人,但许多内容只是听起来像真的推断。另一类更复杂,把真实命理规则(例如五行生克、四柱组合)与机器学习模型混合,让分析更本土化,更像传统师傅。
另一方面,市场也正在爆炸式增长。印度有 AstroSage、AstroSure、AstroVoice 等 AI 占星平台,主打出生图分析与 AI 聊天。欧美的 AI Astrologer 则强调仅供娱乐用途,但用户常误以为它具有预测能力。更令人侧目的是像 Gooroo 这类结合同态识别与“AI 推测种族血统”的平台,甚至能根据面部特征生成星运分析。
为什么 AI 算命会爆红?原因其实并不复杂。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对未来充满不确定。AI 反应迅速,不会批评,不会导致尴尬,既能提供情绪安抚,又能让人感觉被理解。此外,传统命理术语复杂,但 AI 可以把八字、星盘、人格数理翻译成浅白的句子,让人轻松理解。有些甚至分析得比真人更柔和更贴心。换句话说,AI 把命理平民化,让算命变成一种随手可得的心理慰藉。
然而,在这份便利背后,有三点值得我们反思。
第一,AI算命的隐私风险。大多数 AI 命理 App 要求用户输入出生时间、地点、全名、照片甚至声音,这些都是高度敏感资料。一旦被模型训练或卖给第三方,不只隐私受损,甚至可能影响用户安全。
第二,科技包装更容易造成迷信。当传统师傅算命,没有人会觉得百分百准确,但当AI 说你会成功,有些人反而更容易信以为真。因为在大众印象中,科技等于精准,算法等于客观。但在算命模型的背后,本质仍是一套概率推断与统计语言生成,而不是命运本身。
第三,AI 没有伦理,也不能负任何责任。如果 AI 告诉你“不宜创业”、“感情不顺”,导致你犹豫不决,改变人生决定,AI不会承担任何后果。
人们把选择外包给机器,可能只是想逃避不确定性,也反映著一种深层的不安。命理与 AI 的结合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命理提供的是一种结构化的解释方式,AI 提供的则是一种快速回应的工具。两者都可以带来启发,但都不该成为人生导航仪。
科技的脚步永远不会慢下来,但在人生的关键点,需要的或许不是预测,而是判断力。AI 可以算名字、算八字、算星盘,却算不出你的热诚,也替代不了你对未来的努力。当命理遇上人工智能,也许正提醒我们,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更重要的是学会做自己人生的掌舵者。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