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形容,特大的过程就犹如“两只大象在打架”,践踏下面小蚂蚁所提出的改革理想。
他说,新动力在505大选后成立至今,收集得到党员的两大意愿是“马华要改”和“党领导曾要新陈代谢”。“但是特大的召开至特大的演变都把议题模糊了,这对整个(改革)运动是重大的打击,因到了这个时候,党内氛围不谈改革和理想,谈的是派系。”
廖朝吉于今日召开记者会时说,马华这一两个月来的表现与“革新”背道而驰,特大的召开正正再次暴露整个党在进行改革时,免不了进行派系和权威斗争。
他坦言,新动力面对最大的考验和挑战,正是在提出各种改革主张时,没能在党内激起太大回应,但他们还是抱著希望推动改革,能否客观接受取决于领导层有没有改革意志。
从专注华裔改为公民
新动力今日提出两大改革方向,即设立遴选委员会,负责统筹县市议员和村长等候选人遴选机制事宜,其次是必须转移马华论证的意识形态,从原本的为华族(MCA,C是Chinese)转移至为公民权益(MCA,C是公民权益)。
他说,308和505大选后,公民社会崛起,马华已是时候呼应公民议题,包括县市议员在行使责任时,要以公民权益作为施政主奏。
“马华议员被诟病是垄沟议员,如今人民对议员的要求也已提升,除了处理民生问题,也关注地方议会法令和条规有否顺应民生议题的恶化而调整。”
他认为,马华相比其他政党,在处理民生问题上已贯彻全民服务方式,惟对公民运动、社会权益等课题还是采取逃避态度。
“追根究底,马华以为华族社会诉求的观念,以及执政党身份,让我们在两个身份交织下,不敢也不愿跨出自己的舒适圈。”
他认为,一旦马华从原有的争取华人权益转至公民权益,对于莱纳斯、净选盟、古迹保护、犯罪、交通等公民课题等都必须回应或参与。
“互动时可能有正反两面,马华要采取的立场和方式都可以讨论,但不能因为不在我们的论证范畴内而选择逃避,这是另一种泡沫化的迹象。”
他认同马华在必要时应该上街示威,并指出马华是没有在野党身段的政党,即使在308后在4各州属是在野党,但没有学会做在野党的身段,即使在不入阁时,也可用在朝的身份、在野的身段寻求政治抗争斗争。
“上街游行是一种方式、组织论坛、形成压力是一种方式,这些方式马华应该学习。”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