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电影院随手就看了古天乐主演的《送院途中》,英文译名实在太厉害了,因为“Vital Signs”就是生命迹象。又是送院又是生命迹象的,说穿了就是确保每个有疑虑的病者都找到心跳的脉搏。
若要有心跳,血压必须充足。在线上听在美国工作的英籍医生Dr Suneel Dhand听得多,就明白有些人可能必较适合130—140 收缩压/90舒张压的血压,所以一直主张什么高数字都压下去的做法,不是人人都适合。电影中一位南亚裔劳工受伤,医护人员测量血压,没记错的话好像是80/40。这个数字大概是生命迹象少了一大半的征兆?以前对血压的数字没有概念,有概念之后反而会思考数字背后对人的能量的意义。
这部电影与生命迹象习习相关,马Sir(古天乐饰)敬业乐业,非常热爱消防处救护队的工作,自己受伤也不理会。王维(游学修饰)则是只照著本子做事的工作狂,升职速度非常快,熟悉体制内“如何被看见”,这些招数都是朱柏康饰演的石上司所教导的。
石上司吩咐下属王维准备跟几位分局长一起打网球,短短的对话让我想起侯文咏的小说作品《白色巨塔》。小说中的医生跟院长打网球假装放水,给院长或局长在场上表演几记杀球扣球得分的得意之作,似乎就是暗示著之后顶头上司将在下属的升迁浮沈过程中帮忙打开通路。当然,这不是亚洲独有的职场文化,各个文化圈中的办公室政治,《白色巨塔》只是描述其中一些形式。
电影中满口粗言秽语的Miffy(袁澧林饰),也是继续以她那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演绎这一部电影。开始注意到Angela Yuen是因为她在杨乃文〈说不出口〉MV中的演出实在太特出了,只是用眼神就能表达个人对眼前处境的反应,难怪跟朱轩洋在台湾第一届金狼奖赢得最佳演员奖。
我最喜爱的角色,其实是人称“剧团王子”的潘灿良在电影中饰演一位热爱开车的救护车司机的角色。换作是在现实生活中,本身若是公务员而刚好工作内容是自己喜爱的,薪水不错之馀也还有宿舍,其实都是很不错的人生,至少工作时不是“又要开工啦”一副被迫混一口饭吃的惨况。
不需要轰轰烈烈,只需要好好地说自己城市的故事,总好过一直争论港片是不是已经过了高峰。毕竟值得支持的,观众还是会支持。难不成观赏Christopher Nolan作品时又要争论西片是不是已经日薄西山?哪些是让我们有感动、有心跳的电影,戏迷都知道的。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