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盟兼土团党主席慕尤丁的言论再次受到瞩目,只因他在一场印裔团结庆典上表态,虽然他是马来裔马来西亚人,但从未将自己视为“只是马来人”,如今的他只希望成为一个关心所有马来西亚人的马来领袖。
这一立场的转变,确实让人诧异,毕竟这与他2010年那句引起巨大争议的“我以马来人为先,然后才是马来西亚人”形成鲜明对比。如今的“全民论述”,是否出于真正觉悟,还是源于现实政治的困境?
后者的可能性更高,毕竟政治人物给人民编织理想美梦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巫青团团长阿克马也以“人类会为了权利而改变”,感叹慕尤丁突如其来的转变。
事实上,国盟已在多场关键补选中遭遇挫败,尤其在混合与城市选区屡屡失利,暴露出其在非马来人选民群体中的弱势。这些补选结果不仅削弱了国盟争取中央政权的战略布局,也显现出“单一族群政治”已走到瓶颈。
上届全国大选中,国盟虽然在马来选区表现亮眼,成功从巫统手中夺走大片票仓,势如破竹的势头一度让他们看到执政中央的曙光,但在华人和印度人占一定比率的混合选区中几乎全军覆没,导致最终功败垂成。一连数场的补选更进一步印证了这个趋势,皆因非马来人对国盟抱持深度怀疑,其“伊党挂帅、宗教优先”的标签让人望而生畏。
于是,我们看到慕尤丁在演讲中主动强调自己是“全民领袖”,试图翻转国盟一贯的“马来民族优先”形象,争取非马来社群的好感。
如果国盟真的希望成为“全民联盟”,那就必须正面回应更多具体的问题,如教育机会、经济分配、语言政策、宗教自由等国家核心议题。他们是否愿意淡化种族标签,推动以公民为基础的政策?目前为止,国盟并未交出令人信服的答卷。
真正的全民政治,不只是口号,而是实践。若国盟无法改变政治本质中的排他性思维,其政治前景终将受限于当前的族群框架,难以突破选票结构的困局。选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关心全体国人”的政治联盟,不只说得动听,更要做得踏实。否则,任何华丽言辞都只会成为另一次选前的烟幕,随风而散。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