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安华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重提“互惠”关税威胁后,迅速通过社交媒体及双边会谈,与区域领导人加强沟通。安华先后与越南总理对话,交换区域集体应对方案。后与印尼总统会面,商讨关税冲击的应对措施。
作为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他在视讯致辞中强调,东盟理应呈现统一立场,以维护区域供应链的弹性与开放。
有心无力的东盟主席
然而,舆论对其倡议并非一面倒的赞誉。不少观点认为,这更多是政治示意而非可行方案。新加坡前外交官比拉哈里·考西坎(Bilahari Kausikan)直言,东盟成员国的关税政策差异悬殊,难以就此进行集体协商,批评安华“难以抗拒作秀诱惑”。亚太安全研究中心专家也指出,东盟最终或仅释放联合声明,难见实质跟进措施。
事实证明,多数东南亚国家皆选择与美国单独谈判(参见下表),鲜有倚赖东盟平台。4月23日,越南贸易部长便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通话,正式启动互利基础上的谈判,并同时加强对出口欺诈的打击,以回应美方关切。

4月8日,印尼率先提出让步方案,承诺增购美国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及大豆,并将电子产品、钢铁等关税降低,以换取对美高关税的取消。总统随后又派团赴美,谋求更大贸易优惠。
泰国政府亦表态准备与美方谈判,力争降低37%高关税,展现与美国良好关系下的谈判信心。
受害以中国为大宗
在东盟未能形成实质行动的真空中,中国企业深受其害。作为霸权的美国,可借由与东盟成员国的一对一谈判,个别击破,精准打击中国在海外的经济利益,从而遏制中国崛起步伐。
这方面从5月8日英美签署的最新贸易协议即显露此意图。据路透社转述中国外交部,该协议或排除中国商品于英国供应链之外,凸显合作不应针对第三方的原则遭到实质挑战,而英美此举至少间接服务于美国的对华经贸战略。
当前,柬埔寨、印尼、越南、泰国等国已纷纷加强原产地证明管控,其中相当比例的“洗产地”货源来自中国。如果东盟继续缺乏协调与共识,区域一体化的承诺难以兑现,中国企业将持续面临更严峻的市场与合规风险。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