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觉得,炒粿角是最常被低估的槟城美食,但每次我带外地朋友去吃,他们总是说:“嗯……还是炒萝卜糕比较好吃。”
我想,这大概是口味习惯的问题,毕竟我问过不少槟城朋友,几乎都一致认为:炒粿角,才是王道!虽然我也不否认,炒萝卜糕的料确实比较“澎湃”,而槟城的炒粿角则显得简单甚至“简朴”。
乍看之下,炒粿角与炒萝卜糕很像,甚至有人以为它们就是“同一种东西”,其实它俩顶多算是远房亲戚。
炒粿角的灵魂,在于它那以米浆蒸制成的粿块,切成小方块,下锅前先让酱油与黑酱油帮它“染色”,在炒至上色再搭配爆香的菜脯碎、清脆豆芽、嫩滑鸡蛋,有些小贩还会加点韭菜来助兴。食材简单,火候讲究,撞出的却是层次丰富的风味,简直就是平民美食中的美味担当。
说到这里,不妨也补充一下炒萝卜糕的作法,炒萝卜糕通常以白萝卜为主料,有时还加芋头,粿块比炒粿角来得更软糯,常搭配腊肠、虾米、蒜蓉等配料炒制,味道浓郁、油香扑鼻。比起炒粿角,它更像一场热闹的宴席,而炒粿角,则是家常小炒,简单却不失人间烟火。
虽然炒粿角的食材简单,但制作步骤一点都不马虎。

第一步是“爆香”菜脯碎,这一步绝对不能跳,因为它是炒粿角的灵魂,没了菜脯碎,就像戏少了戏骨,再好看的场景也撑不起来。接著,粿块进场,与酱油交手翻滚,炒得色泽浓郁、外焦内嫩,当小贩用锅铲把粿块稍微剁碎,再炒出焦香酥脆的口感时,豆芽才缓缓登场,为整道菜添上一抹“清新感”。
可别急著起锅,这时厨师会把主角暂时拨到一旁,空出锅底,打下鸡蛋煎至金黄,然后在锅铲的巧手下,蛋与粿角再次相逢,翻炒融合,香气扑鼻,正如电影里的经典结尾:主角们终于在高潮中团圆。
爱吃辣的朋友,记得要求加辣椒,友情提示:这不是一般的辣,这是“狠角色”,辣得痛快、辣得够味。
炒粿角对我来说,不仅是小吃,更是一段童年回忆,小时候,每当摊贩把热腾腾的炒粿角用香蕉叶垫底、报纸包裹成锥形,我总会两手捧著,像抱著一支巨型冰淇淋,边走边吃,边小心不烫到嘴,那种捧在手心、热气腾腾的幸福感,如今已越来越少见,这种“锥形包法”几乎绝迹,也许再过些年,真的只能成为记忆里的味道。
至于经常把炒萝卜糕误认为炒粿角的朋友,虽然它们同样是“块状炒物”,但其实本质大不同:炒粿角是纯米制成,没有萝卜;而炒萝卜糕则真的有白萝卜,有些版本还会加入芋头。两者口感、香气与风味都截然不同,所以,拜托,下次别再把这两位傻傻分不清啦!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