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颜登逸先生的文章《走出猎巫式批判 正视制度失灵》,心里有些感触。
管理学校确实是不容易的事务,因为牵涉到很多层面,必须服务众多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比如:政府机构、董事部、家长、学生、社会人士等等。除此之外,学校管理层还得兼顾到法律及人事的层面。因此,制定制度、反馈机制与妥善的执行是永无休止的正面循环。品质管理大师威廉爱德华兹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就有所谓的“计划–行动–研究–整合与改进”四步骤。
关于《管理性骚扰》制度这一事项,它可以是以群体的共同努力而逐渐成为一种完善制度。弄出一个制度或程序后,则完整的流程图须要明显地展示出来。申诉或呈报的方式可以列明,比如:填写校方所准备好的网络表格,或利用电邮。如果呈报者担忧或害怕会暴露自己的身份,他们可以到辅导处所提供的特别电子邮址(并加上密码)。呈报者以匿名的身份写电邮至某个邮址,流程图则注明接收邮件的人员。接收邮件的应该超过一位人员,而他们都拥有有关邮址的密码。
进行调查的负责人及调查的步骤也必须让大众知悉。监督呈报的个案,以及处理的时限与程序是否妥当,则由数位成员所组成的小组的来监督。成员可能来自董事部、校方管理层、教师及家长。这样的做法,能避免任何可能发生的黑箱运作,而让事件不了了之。
至于教师评估系统,个人认为在这性骚扰的管理上,它是用不上的。校方能够做的,是在教师手册里注明“教师不可单独跟异性学生共处一间教室”,并且校方必须规定:学生要跟老师见面时,必须要有一位同学伴随。在佛教僧侣的戒律里,就有一条如此的律。另外,僧侣与异性信徒谈话时必须存在至少六尺的距离,这样一来,师生的谈话就以正常的音量进行,以起到避嫌的作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话题,其实也可以规范一下所谓不必要的话题,比如:发育所带来的身体变化、个人情感课题、打扮、服装、娱乐等等。
辅导处的老师能够设置网络版本的询问卷,让学生呈报个体经验的方式来收集资讯,并且在必要时邀请学生前来面谈。辅导老师也能够以团体辅导或讲座的方式与学生分享心理学里讲述的《肢体语言》,比如说:跟不同关系程度的人谈话时应有的站立距离,碰触的身体部位等等,以让他们能够适当的解读对方在肢体上是否带有隐含的意义与意图。这些其实都是非常实用的社交常识与礼仪。
教育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的百年树人事业,所以校长不应该是为所欲为的个体。他应该以广纳百川的胸怀来打造一个和敬(佛教有六和敬)的教职员团队,让他的领导得以完善兼顾各个方面。身为校长,他也不应该是个只对董事部唯唯诺诺的人,毕竟学校及团体的一切规章还得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下操作。董教总也许能够拟出一个妥善的处理流程,以供所有独中管理层参考。
一个制度的设定是须要不断改善与完善的,我们须要不断理性地尝试。至于恶意的批评,我们能免则免吧!既然大家都身处压力高叠的当今社会,我们就善待彼此吧!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