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来西亚频发的教师暴毙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些悲剧不仅令人痛心,更暴露了教师群体在高压工作环境下面临的身心健康危机。压力管理、工作与生活平衡以及健康管理问题亟待正视。
教师职业天然承载著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繁重的教学任务、行政事务、学生管理以及家长期望构成了多重负担。尤其在教育改革和绩效评估的背景下,教师往往需要超负荷工作,备课、批改作业和课外辅导挤占了个人时间,导致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模糊。长期的高压状态使许多教师处于慢性疲劳和精神紧张之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而身体健康也随之恶化。频发的暴毙事件,很大程度上与长期压力累积引发的突发性健康问题有关。
更令人担忧的是,健康管理在教育行政体系中长期被忽视。学校和教育部门往往聚焦于教学成果和学生表现,却鲜有针对教师身心健康的系统支持。缺乏心理辅导、压力管理培训或健康检查机制,使得教师在面对职业倦怠时往往孤立无援。相比之下,欧美一些国家通过定期的心理健康评估和弹性工作制有效缓解了教师的压力,马来西亚可借鉴这些经验。
要解决这一危机,需从多维度入手。首先,教育部门应引入强制性的健康管理计划,包括定期体检和心理咨询服务。其次,优化工作分配,减少非教学任务,确保教师有足够时间恢复精力。此外,学校可推广压力管理课程,帮助教师掌握自我调节的技巧。社会也需转变观念,给予教师更多尊重和支持,减轻不合理的期望压力。
教师的健康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忽视这一问题,不仅危害教师个人,也将影响下一代的成长。马来西亚教育系统必须正视这一危机,通过制度改革和文化转变,为教师营造更健康的工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悲剧重演,让教育事业真正可持续发展。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