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冰浴挑战”的团建视频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画面中,一群女生浸泡在冰桶中,其中一人脸色苍白,冰浴结束后甚至一度疑似晕厥,最后由他人拉拽著离开冰桶。原本象征“挑战自我”的仪式,怎么成了可能危及生命的极限测试?

这起事件,暴露了当下社会对“勇敢”与“突破”的误解。近年来流行的“冰浴挑战”(Ice Bath Challenge),其实源于冷疗(cold therapy),原本用于运动恢复、疼痛缓解和情绪调节。常见于运动员、康复者,以及进行身心训练的人群。

荷兰“冰人”Wim Hof推广的“冰人之道”(Wim Hof Method, WHM)就融合了冷疗、呼吸训练与专注力三要素,强调通过冷适应激发潜能、增强免疫力、稳定情绪。对实践者而言,冰浴是一种自我探索,而非炫耀。但如今,冰浴挑战在社交平台被不断放大,有时甚至被组织包装成“勇气测试”或“突破训练”,让人不敢说“不”。本该是自愿的活动,却成了裹挟他人的表演。

真正的勇敢,不是硬撑到底,而是清楚自己的状态,做出理性的选择。说“不”,不代表“怂”,而是对自我负责。在追求突破的同时,我们也该问问自己:这是挑战极限,还是挑战常识?

这可以从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谈起。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指出,一个人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将影响其目标设定、努力方向与应对策略。真正的自我效能感,并非“我什么都能做”,而是“我知道什么能做,也知道什么不该做”。在教育、健康、创业等领域,这样的认知有助于制定现实目标与实际策略。承认不能,不是示弱,而是一种清醒的能力。

接纳与承诺疗法(ACT,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则提供了更温和的路径。ACT强调,心理健康不在于消灭恐惧,而在于是否愿意接纳内在的不安与局限,并依然朝向有意义的方向前进。这种“心理灵活性”提醒我们:承认自己不行、不舒服、不愿意,并非退缩,而是成熟的反应。冰水或许激励人,但也可能触及生理极限,那不是懦弱,而是身体在说话。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听得见,并愿意回应。

在此基础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进一步指出,“承认”(acknowledgment)是一种成熟的心理反应。不同于“否认”(denial)或“压抑”(repression)那种掩盖不适的方式,承认让人得以直视真实状态。当一个人能够坦然说出:“我不适合这个”、“我害怕”、“我不愿意这样做”,反映的是情绪稳定与人格成熟。真正成熟的人,有勇气迎接挑战,也有智慧选择方式,因为勇气不只有一种形式。懂得尊重自己的底线,不为迎合他人而强行硬撑,敢于说“不”,本身就是一种“勇敢”。

许多人误以为防御机制只是抽像的心理结构,其实它常是身体信号的回应。当身体发出警告,比如冰冷刺骨、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那就是内在的警钟,提醒我们“可能不行了”。此时心理可能启动不同机制:有人选择“承认”,及时止步;有人陷入“否认”,告诉自己“还能撑”;也有人“投射”焦虑,把内在恐惧转为“别人都行,我不能太丢脸”。是否能从身体的语言中听懂信号,决定了我们是否拥有成熟的心理防线。

身体在说话,心理在翻译。成熟的翻译,是理智且诚实地回应自己的脆弱;不成熟的翻译,则可能让人忽略危险,误以为坚持等于胜利,最终逼自己走向不可逆的后果。

不该拿生命做筹码

勇敢,不是硬撑到底;挑战,更不该拿生命做筹码。我们当然可以尝试,但必须学会聆听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那不是“再多撑一秒就能突破”的事,而是“多一秒,就可能无法挽回了”。如果真的出了意外,又该由谁负责?是施压的同伴?是默许的环境?还是那个,为了不被视为软弱而咬牙坚持的人?

从这起“冰浴事件”看,我们或许该重新定义“勇敢”。真正的勇敢,不是跳进冰桶,而是能在同伴注视中坦然说出:“我不做。”真正的突破,不是压榨身体的极限,而是尊重自己的底线。

请记住,强大的人,从不拿生命开玩笑。就像没有人会在雷电交加时特地冲进雨里,对著天喊:“我就不信你会劈中我。”因为我们知道,那不是挑战勇气,而是脑残地挑战概率。万一真的被劈中了呢?

真正的心理成熟,是看见自己的“有限”,并愿意理智地承认它。这,难道不是更了不起的勇敢吗?

话说回来,笔者看完那段视频发现,镜头始终对准那位险些出事的女生,而在她身旁不断鼓励大家的那位,却连一个特写都没有。也许每位参与者都有独立跟拍,但如果不是,这样的剪辑不免让人怀疑:这样的挑战活动,会不会是一场刻意包装的营销?当“挑战”成为表演,当“突破”被包装成内容,我们是否也该问一句:观众看得热血沸腾,参与者呢?他们还好吗?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电费算法上路 “吸电巨兽”电费增加15%

阅读全文

3个月大遭女佣灌硫磺 “奇迹男孩”考获硕士志未酬癌逝

阅读全文
被告谢旭佘(译音)。(图取自海峡时报)

【情夫裸驾逃案】丈夫:两人若是朋友 为何全裸同车?

阅读全文

2男子疑酒后2地闹事 持假枪威胁车主殴打碌碌小贩

阅读全文

印裔男连环滋事 持假枪伤人被捕

阅读全文

长巴罗里连环撞 2亡16伤 【东方头条】 2025-7-3

阅读全文

林文杰——中东新火线:以伊战争如何撼动全球权力平衡

八方论见

2025年6月,以色列与伊朗的火药桶终于引爆。一场短短12天却震撼全球的战争,不只是两国间的武力交锋,更是一场关于霸权、...

阅读全文

陈维浤:大马教师压力与健康管理危机

八方论见

近年来,马来西亚频发的教师暴毙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些悲剧不仅令人痛心,更暴露了教师群体在高压工作环境下面临的身心健康...

阅读全文

柯福特:青年担当·文化传承——士乃恒顺港大伯公庙青年团吉隆坡交流行

八方论见

长期以来,庙宇被认为是宗教与民俗活动的场所,青年多半止于协助筹办庙会、演出舞龙舞狮,或维持香火。士乃恒顺港大伯公庙青年团...

阅读全文

曾志涛 :虚拟歌手——未来娱乐产业的新支柱?

八方论见

从日本初音未来、中国的洛天依、韩国的MAVE,到最近广受热议的AI虚拟歌手Yuri,虚拟歌手似乎走向主流舞台。AI虚拟歌...

阅读全文

任治荣:公开招生通道SATU——行动党又再实行障眼法

八方论见

改朝换代,政权更迭,本应是举国欢腾之事,标志著驱逐积弊,破旧求新。然而,令国人深感失望甚至愤怒的是,新政权在诸多政策上,...

阅读全文

锺无艳:大马社会最冷一角,藏在华人社区?

八方论见

“如果你在路边出事,第一个伸出援手的,会是谁?”或许你已经知道答案。这是一个我们不愿面对,但心里隐约明白的现实。许多时候...

阅读全文

江文宏:马华借昌明政府改革“松口气”

八方论见

内阁一锤定音,所有在2024年大马教育文凭(SPM)中考获10A(包括A-)的优异生,无论背景,皆可进入大学预科班。这无...

阅读全文

陆禹诚:从卫塞节庆典,看各州如何对待非穆宗教

八方论见

每逢卫塞节,各州政府的卫塞节庆典新闻和拨款纷纷上线,看似百花齐放,实则高下立判。今年,不少州属开始加入举办州级卫塞节庆典...

阅读全文

振民:探讨公务员“瘦身”改革措施

八方论见

据报导,马来西亚公务员大约有160万人,约占总人口4.5%,即19人当中就有一个是公务员,以人口比例是亚洲最高之一。每年...

阅读全文

刘美莎:从纳吉到赵明福,总检察署的专业与责任何在?

八方论见

马来西亚司法制度接连出现两项引发公众震惊的决定;其一,前首相纳吉在第二宗SRC案件中获判“释放但不等于无罪”(DNAA)...